11月13日,“锦江艺术季”(第四季)第三场活动——“绘塑共生”锦江/中江“两江”当代艺术交流展在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启幕,为成都观众带来一场兼具地域特色与创新表达的视觉盛宴,成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

展览的作品 供图 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
锦江承载着城市革新的先锋气息,中江沉淀着地域文脉的基因密码,“两江”并非地理分界,而是巴蜀文化当代对话的精神场域。本次展览以“绘塑共生”为核心,展出了两地优秀老中青年艺术家共计152组作品。从平面绘画到立体雕塑,从传统水墨到先锋实验,两地艺术家以多元表达勾勒地域特色,用艺术语言串联两地文脉底蕴,既深化了“两江”文化交流互鉴,更以文艺力量赋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书写巴蜀文化共融新篇。

展览的作品 供图 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
步入展览现场,雕塑展区内,实物展与方案展的设置让观众既能沉浸式体验艺术与空间的共生之美,也能窥见雕塑艺术的未来趋势。沈允庆作为锦江区参展艺术家,她用纸张创作的雕塑作品《陆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锦江的烟火气与人文韵,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我希望以纸为媒,将传统与创新融合,传递锦江独有的艺术气质与城市温度。”沈允庆表示,“这次展览,是锦江与中江文化艺术的一次深度对话,希望能以艺术为纽带,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魅力,推动区域间文化互鉴共融。”

展览的作品 供图 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
另一边,绘画与雕塑两大展区界限分明却又气韵相通。绘画展区内,一件件作品错落陈列,既有锦江现代都市风貌的灵动勾勒,也有中江历史人文元素的深情演绎。来自中江县的艺术家斯单巴带来了自己的木刻版画作品。“我将非遗、红色文化等内容进行木刻创作,以刀为笔、以木为纸,旨在用一种最纯粹的方式来展示我们中江的文化。”斯单巴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与锦江艺术家深入交流创作理念与技法心得,共同探讨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

展览的作品 供图 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背景下,锦江与中江的文化交流需要更深入、更接地气的载体。”展览策展人、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张群英表示,本次展览致力于推动锦江与中江艺术力量的融合,借助多元艺术形式搭建交流桥梁,践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进一步激发“两江”文化内在活力,营造更具魅力的城市文化氛围,推动两地文化艺术事业在合作共融中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7日。此外,开幕当天还举办了学术沙龙,两地优秀的老中青年艺术家围绕“当代艺术与地域文化融合”“雕塑与城市空间共生”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文 秦东铭 王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