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成都的音乐产业聚集指数、音乐原创活力指数等多项指标位居15座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组第一。
近年来,在成都“立园满园”背景下,武侯区锚定版权、演艺、艺人经纪细分赛道,在成都音乐文创园内搭建“版权保护+原创孵化+产业协同”的“园中园”,让该园区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音乐产业区域之一。

武侯风貌 供图 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
在武侯,以“园中园”激活产业动能的实践,从未局限于单一赛道。从音乐文创到微波射频,再到转化医学,武侯区围绕不同产业禀赋,系统布局一批专业型“园中园”,构建起“上下楼即上下游、小空间承载大生态”的发展格局,让“抓园区”的实践落地为“兴产业”的实效。

玉林路民谣音乐季 供图 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
以乐“兴”园 搭建“版权经济”产业生态
《2025中国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成都在音乐产业聚集、音乐原创活力等多项指标中,位居同类城市第一。其中,武侯区音乐产业综合实力评价从2024年的全国第5跃升至第2,音乐原创活力与文旅融合指数双双登顶全国第一,展现出其在音乐内容创作与产业跨界融合方面的领先优势。
依靠这一产业禀赋,武侯以“园中园”为抓手,以成都音乐文创园为核心载体,搭建“版权经济”产业生态,推动音乐产业从物理聚集走向生态融合。
这不仅是空间重构,更是发展思维的升级。成都音乐文创园通过精准定位和专业运营,将既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细分领域的集群优势和创新竞争力。
2025年以来,为护航音乐文创产业健康发展,全国首个音乐文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园区。目前,园区已构建起覆盖原创音乐创作、市场交易转化、版权保护协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并设立服务专班,全天候响应企业需求。
2025年以来,多家知名音乐机构与艺人经纪公司相继落户成都音乐文创园,逐步在园区构建起“头部引领—关联集聚—服务配套”的产业链条。2025年前三季度,成都音乐文创园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3.19%,成为全国音乐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展望未来,成都音乐文创园将围绕“人”和“作品”两大核心,深化以版权经济为核心、艺人经济为支撑、演艺经济为延伸的产业生态体系,为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提供硬核支撑。

武侯夜景 供图 成都市武侯区委宣传部
科技“立”园 激活未来产业新动能
在成都“立园满园”行动的整体推动下,成都音乐文创园聚焦特色细分领域的园区建设逻辑,正同步延伸至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未来产业的园区竞速中,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武侯经开区”)独辟蹊径,凭借大院大所的深厚科研积淀,选择了一条聚焦细分领域、浓缩产业生态的发展道路。
以武侯经开区微波射频产业集群为例,这是全国唯一以微波射频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武侯经开区以“链主引领”为主抓手,凭借华日通讯的“龙头效应”,招引30多家微波射频产业链企业入驻华日大厦,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独特楼宇生态,极大地压缩创新协作成本,实现要素在最小空间内的高效配置。
2025年3月,武侯经开区微波射频科学城正式亮相,一个集产业服务、技术创新、中试孵化等功能于一身的“园中园”集群加速形成。目前,“科学城”已建成专业楼宇27个,2025年将新增约62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载体,为产业集群的能级跃升提供坚实支撑。
武侯区的“科技立园”之路是一条以“链主”为引擎、以“楼宇”为载体的内生式发展路径。它不依赖于大规模的土地与政策投入,而是通过激活本地资源、优化空间配置,实现产业生态的“精耕细作”,为都市型园区发展未来产业提供极具价值的“武侯样本”。
“开园”即“满园” 打通生物医药转化链
如果说微波射频科学城是抢占未来产业的“先手棋”,那么围绕大健康产业打造的生物医药特色“园中园”,则是武侯区夯实支柱产业的关键布局。
武侯区依托华西医院这一国家级医疗资源,已集聚大健康企业及机构超5300家,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约11%,就资源密集度而言,不逊色于全国头部大健康产业高地。
更重要的是,武侯区围绕华西医院,构建起一套覆盖“技术验证—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全流程的立体化医疗支撑体系,为打通“实验室—临床—市场”的转化通路奠定基础。
产业生态与创新优势也迅速转化为区域招商的强劲动能。在9月于上海举办的转化医学专场推介会上,武侯区独特的“园中园”集聚模式吸引长三角地区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度关注。
截至2025年三季度,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已带动武侯区集聚大健康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0个,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145.8亿元,同比增长16%,园区牵头的转化医学产业集群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武侯区将持续深化以华西“一校四院”为链主的引领作用,加快布局更多功能型“园中园”,构建链式平台体系。
纵观武侯区的“立园满园”实践,并非简单的园区数量扩张,而是走出了一条“资源适配产业、生态浓缩效能”的特色“园中园”路径;立足音乐底蕴,便在文创园筑就“版权经济闭环”;依托大院大所,就在科学城打造“技术产业集群”;背靠华西资源,则在医学园打通“临床转化链路”。
这种“不贪大求全、只精准对焦”的思路让每个“园中园”都成为产业增长的“微引擎”,共同构建起全域发展的“强生态”,最终让“立园满园”从行动部署变为经济实效。(文 李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