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特色竹乡”泸州市纳溪区迎来一场竹艺盛事——2025年四川省竹藤师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竹工艺品展示交流活动在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以“绿竹青藤·匠心蜀韵”为主题,吸引全省50余名竹藤技艺高手齐聚一堂,展开为期两天的技艺切磋与文化展示。

参赛选手制作竹编 摄影 张玉龙
赛场内,选手们神情专注,指尖竹篾翻飞,将传统编织技法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在规定时间内创作出竹编画、实用器具等多类作品。赛场外,纳溪本土竹产业商户纷纷设摊展销,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我们的竹编都是纯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纳溪竹产品。”商户陈玲说道。
“这次全省大赛高手如云,我能参加感到非常荣幸。我准备把传统竹编技法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全力以赴,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眉山参赛选手郑霞表示。
据悉,本次大赛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竹藤师”职业标准,设置竹编理论培训与考试、技艺实操竞赛以及竹工艺品展示三大板块。值得一提的是,大赛中,多名残障选手的表现尤为动人。他们以竹为媒,以指尖为语,展现出非凡的专注与坚韧。
“虽然我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但竹篾在指尖穿梭的触感,就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听障选手刘罗琳通过手语表示,“我学竹编已经7年,参加这次大赛,我特别珍惜。我这次把全部热爱融入作品,希望用作品说话,让大家看到我的坚持。”她与多名选手一起用行动诠释“匠心无界”的深刻内涵。

颁奖现场 摄影 张玉龙
经过激烈角逐,选手陈嵩凭借精湛技艺与独特创意斩获一等奖,并获得5000元奖金及“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推荐资格。鲁冬勤获二等奖,马利群、何松颖、刘罗琳分获三等奖,另有若干选手获优胜奖。
大赛不仅是技艺的竞技场,更是竹产业成果的展示平台。现场设置竹工艺品交流、非遗展演、林竹产品三大展区,共展出全省选送的103件(套)竹编画等创意作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评选“最受欢迎竹工艺品”。油纸伞、竹雕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网红”同步直播,推动传统技艺“破圈”传播。
“纳溪竹产业具备资源丰富、非遗技艺深厚、技术体系完整等优势,涵盖竹家具、竹编、竹雕、竹浆造纸等多类业态,为社会输出大量竹编工艺人才,并建有西南首个竹产业博士工作站等,都成为本次大赛落户纳溪的重要基础。”四川省林产联合会秘书长孙应舟表示。
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副局长王良鹰介绍,纳溪现有竹林96万亩,竹产业从业人员超3万人,年产值突破100亿元,集群规模显著。未来,纳溪将持续推动“赛事效应”转化为“产业效益”,让“纳溪竹编”等“以竹代塑”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千年竹艺在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文 张玉龙 丁俊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