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巴中经开区的巴中科技馆,一只“活泼”的机器狗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灵活移动,精准避障。在这座建筑面积约5000于平方米的场馆内,工作人员正对120余套互动设备进行最后调试。作为科普阵地,这里将为市民打造一个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沉浸式科学探索空间。

巴中科技馆 供图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
科技馆里的“巴中叙事”:当生态之树邂逅巴山巨匠
一走进场馆,标志性展项“科技之树”便映入眼帘。它以巴中市树——巴山水青冈为设计原型,通过高清LED组合异形屏幕搭建而成。光影流转间,既还原了水青冈伟岸挺拔的形态,也将科技感与地域生态深度融合。
“为什么叫科技之树?”隐藏在“科技之树”的数智人介绍道:“因为取形于水青冈的古老珍稀、伟岸挺拔、分布广泛,与巴人文化厚重、性格坚韧和智勇坚定、排难创新精神相契合。”

“科技之树” 供图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
站在树前,由“树干”与“枝叶”构成的动态画面,不仅直观呼应“生态之道·科学领航”的主题,更无声讲述着巴中的绿色生态故事。它不只是一件艺术装置,更像串联起整个科技馆的“视觉锚点”,让参观者入馆便能感受到“科技为笔、生态为墨”的展览基调。
视线后移,“科技之树”后方的挑空区同样暗藏巧思:立体图文展板结合轻互动屏幕,系统展示数学、物理、化学等七大基础学科的核心知识与发展脉络。
如果说“科技之树”是从“生态”维度开启科普之旅,那么展馆二楼入口处的“巴山巨匠展示墙”,则从“人”的维度诠释巴中的科学精神。
动态信息屏上清晰陈列着吴伟仁、韩杰才、宋永华等院士的生平与科研成就:巴中籍的吴伟仁院士带领团队推进“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韩杰才院士在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为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每一位“巨匠”的故事都将“科学”与“家乡”紧密相连,既让市民看到从巴中走出的科技栋梁,也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着参观者对科学探索的向往。
从“科技之树”的生态叙事,到“巴山巨匠展示墙”的精神传承,场馆设计紧扣“生态之道·科学领航”的主题,让科技馆的“地域味”与“科学味”相得益彰,为市民的深度探秘埋下伏笔。

工作人员调试互动设备 供图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
五大展厅分层探秘:从基础科学到星空梦想的跨越
场馆内设五大常设展厅,按“基础探索—前沿科技—生态实践—宇宙想象”的逻辑分层布局,满足不同群体的探索需求。
位于一楼左侧的“科学探秘”展厅通过滑轮组、拼齿轮、趣味转盘等互动展项,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触摸”。
在空气环展位前,按下按钮便可看到:进气口周边的水形成环状涡流缓缓上升,且体积逐渐增大。工作人员讲解道,这是伯努利原理的体现,流动的水压强低,周边静水会补充进来,形成稳定涡流,让市民轻松读懂物理的奇妙。
与序厅相望的“科创未来”展厅,则通过冰球竞技、文创刻绘等前沿展项,拉近科技与生活的距离。

“魔方机器人” 供图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
在“魔方机器人”展区,参观者将打乱的魔方放回卡座,长按“启动”按钮,机械臂便会快速转动,几十秒内即可复原,屏幕还会实时显示用时。观众可亲手挑战,与机器人比拼速度,直观感受机械控制的精准与迅捷。
二楼则聚焦“生态”与“星空”两大主题。左侧“绿水青山”展厅的21件展项用科技手段呈现巴中生态成果:触摸“巴中生态地图”,光雾山、诺水河的植被覆盖与水质数据一目了然;操作“生态循环模拟器”可观察巴山水青冈、猕猴等本地物种的生态依存关系,让“两山”理念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巴中科技馆展区 供图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
右侧“妙趣星球”展厅,从地球自然万象延伸至宇宙探索,不仅设有气象、地质模拟展项,更融入巴中本地的天文文化:图文展板讲述宋代巴中人张思训观星、改良浑天仪的故事;互动屏幕则可模拟吴伟仁院士团队的“嫦娥探月”场景,激励孩子们接续家乡的“星空梦想”。
此外,场馆配备的4D影院和展教空间也将成为科普体验的重要补充。未来,这里将播放各类科普定制影片,结合座椅震动、吹风等特效,让参观者在沉浸式观影中深化对“生态与科技”主题的理解。
据了解,巴中科技馆是集科普教育、科技展览、科技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科技馆。它不仅将成为全市青少年的科普“第二课堂”,也是展示巴中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并为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文 曾洲 袁崎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