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全民无障碍:考古遗址展示利用中的包容性建设”学术交流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博物馆学界专家、特殊教育领域学者和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成都地区的文博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就博物馆无障碍建设和文化服务实践展开交流分享,为成都文博事业的包容性发展提供智力与前沿理论支持。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热”的攀升,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走进博物馆。听障人士渴望“听见”文物故事,视障群体期待“触摸”历史温度,行动不便者希望“畅游”文博空间……这些多元的文化诉求也对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10月24日,《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在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迈入标准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也为本次交流活动注入深刻的行业背景与时代意义。
汇聚国内外行业智慧 助力构建全民友好博物馆

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终身教育与无障碍部门副主任丹妮尔·舒尔茨进行分享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现场,来自国内外博物馆、高校及国际组织的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终身教育与无障碍部门副主任丹妮尔·舒尔茨认为,博物馆的包容性设计应该是社会全员可及的,包括环境/空间的可及、不同群体的信息沟通无障碍,以及特殊人群的全过程参与等。她还系统介绍了包容性设计和无障碍建设的方式与原则。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特殊教育博士、博物馆教育硕士刘清清通过线上连线,从灯塔计划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测评实践出发,以庞贝古城等考古遗址为例,在肯定金沙遗址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成绩的同时,也探讨遗址类博物馆在包容性建设方面的更多可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家项目官员曾庆怡进行分享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家项目官员曾庆怡则聚焦中国的残障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分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发起的“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的建设实践和未来的主要合作方向。

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周静进行分享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此外,四川大学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也在活动中分享本馆的无障碍建设策略和服务创新成果,展现成都文博界在此领域的深耕与突破。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周静介绍该馆打造“大脑友好博物馆”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强调不仅要关注传统的无障碍设施,同时要注重将神经科学原理应用于服务设计,优化观众体验。

金沙遗址博物馆专职副书记郑漫丽进行分享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专职副书记郑漫丽则依托金沙多年深耕无障碍建设做出的努力,以及与残障人群建立的深厚友谊,进一步提出空间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的博物馆优化策略。
金沙遗址的生动实践 搭建古蜀文明传播的“无碍桥梁”
据介绍,金沙遗址博物馆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步构建起“设施保障、服务创新、信息畅通”三维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让特殊观众也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文化服务。

金沙手语讲解员为游客讲解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连接各处的无障碍通道、配备盲文的电梯和免费轮椅借用等贴心服务,让残障观众的参观之旅“畅通无阻”,在细微之处传递着人文关怀的暖意。自2011年开始,博物馆培养专业手语讲解员为听障观众提供现场讲解,并陆续推出线上手语导览与VR虚拟展览,打破物理参观界限,让不同观众群体都能享受“云游”金沙的便利。

学生阅读盲文导览册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同时,金沙遗址博物馆积极推动信息通达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融合博物馆信息传播与公众教育,于2017年起与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馆校合作,共同研发“触摸金沙·感知金沙·体验金沙”系列课程。课程通过定制教具、个性化研学等方式,帮助视障、听障学生以多感官方式理解古蜀文明,曾获评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奖。九年来,博物馆累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80余次,开发课程30余个,制作各类文物教具上百件,涵盖铜器、玉器、陶器等不同类型。

金沙无障碍志愿服务队为视障观众服务 供图 金沙遗址博物馆
另一方面,博物馆还组建无障碍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有爱无碍·共享金沙”公益项目,并举办全国助残日活动、手语讲解大赛等特色活动,推动无障碍文化服务的深化与金沙文化的广泛传播,提升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关注与尊重,致力博物馆在获取信息及享受教育等方面的公平;至今已累计服务视障、听障、孤独症儿童等特殊群体超3万人次,以扎实的行动铺就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文明与公众的“无碍之桥”。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不仅搭建了国内外无障碍建设经验的交流平台,更是《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的理念在成都实践中落地的生动体现。未来,金沙遗址博物馆将继续深化与特殊教育学校等教育及社会机构的合作,并通过优化考古遗址的参观环境,融入分众手语讲解、共推盲文导览手册以及培养“金沙无障碍小小宣讲员”等拓宽信息通道,并不断提升博物馆无障碍参观的服务水平等,从物理空间的无障碍融入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让金沙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家园。(文 范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