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客流达1500人,销量增长超50%!50年历史建筑成都漆器厂焕新迎客
2025-10-22 15:30:56来源:红星新闻编辑:冯巧凤责编:冯巧凤

  一年前,李子柒到成都漆器厂学艺,一时让这个距今已有70年历史的工厂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彼时,得知这个消息的市民惊讶不已,原来这个隐藏在巷子中的破旧老楼里,仍然生产着精美绝伦的漆器。

  然而,一时的流量并未给这座垂垂老矣的工厂带来产量的增长。今年10月1日,借助此前厂房修缮,工厂从“关门”钻研技艺,转变为“开门”迎客,在厂房内引入茶馆、咖啡馆、小酒馆等业态。至此,传承超3500年的成都漆艺借助新业态,迎来更多客流,仅今年国庆假期的销量就同比增长超50%。

日均客流达1500人,销量增长超50%!50年历史建筑成都漆器厂焕新迎客_fororder_未标题-1

传承超3500年的成都漆艺借助新业态,今年国庆假期的销量同比增长超50%

  “关门”70年

  曾被人质疑倒闭

  成都市漆器工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漆器厂”)成立于1954年,曾是轻工部漆器重点企业之一。时光流逝,2014年该厂也迎来改制,然而对于一个已经成立近60年的企业来说,改制后的‌阵痛比想象中时间更长、更难。

  “之前厂子效益不好,再加上厂房破旧,周边不少邻居看到有人从厂子里出来还说你们不是倒闭了吗?你们到底关门没有?”成都漆器工艺厂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负责人张宇说,再加上厂房破旧,确实让不少人产生这样的误会。

  然而,成都漆器厂本身,却并非像它外表看上去那样落魄。

  成都漆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漆器工艺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距今已有超过3500年历史。它是与北京漆器、福建漆器、扬州漆器、广东阳江漆器齐名的全国五大著名漆艺之一。

  成都漆艺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漆器更是多次作为国宝级“中国门面”赠与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

日均客流达1500人,销量增长超50%!50年历史建筑成都漆器厂焕新迎客_fororder_未标题-2

漆艺师正在对器物进行雕刻

  如此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都需要匠人“关门”钻研、耐心创作而来,这也是漆器总被冠以“高大上”名号的原因。

  匠人的“疏远”,老百姓的退避,让原本挣扎求生的成都漆器厂知名度再次下降,自然而然,改变迫在眉睫。

  “开门”8个月

  日均客流达1500人,销量增长超50%

  2020年,成都市第十八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正式公布,建成于1975年的成都漆器厂厂房赫然在列。作为老一辈人的记忆,漆器厂厂房曾是周边最高的建筑,也曾是周边最好看的建筑。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厂房也像阵痛期的工厂一样变得岌岌可危。门头变得破旧,屋顶变得漏雨透风,红墙也变得斑驳……2023年,因建筑老化严重,成都漆器厂正式启动更新改造,这一次似乎一切都迎来转机。

  “这一次改造比较简单,就是对厂房进行了修缮、加固,内部进行了一个粉刷,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在思想理念上。”张宇告诉记者,自此之后,思想上的门打开了,厂房的门也打开了,拓展市场、拥抱互联网、尝试与更多业态合作等想法不断呈现。

  2025年2月,更新改造后的厂房引入了咖啡馆、小酒馆。“我们想要通过引入更加年轻化的业态,让年轻人走进来,了解我们的漆器产品。”张宇说,前期的调研中,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品兴趣浓厚,但却了解少,没有渠道去了解,从而不能买到心仪的产品。因此,这一次“开门”,重点接轨年轻人。

  这次还算成功的改变,让门可罗雀的漆器厂,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10月1日,具有成都特色的茶馆正式入驻,则彻底让这里火了起来。

日均客流达1500人,销量增长超50%!50年历史建筑成都漆器厂焕新迎客_fororder_未标题-3

  根据数据统计,自茶馆开业以来,成都漆器厂的日均客流量达1500人,国庆期间的漆器产品销量也直线上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50%。

  年内上新

  喝茶有漆艺茶具,咖啡杯也将应用漆艺制作

  除了厂房内引入的茶、咖啡等业态,其实成都漆器厂本身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与社会接轨、如何与业态接轨、如何与市民生活接轨。

  “我们目前一直在制作、选品,准备在年内在咖啡馆、茶馆上线漆艺制作的杯子,以后市民喝茶、喝咖啡用的就是我们生产的器具。”据张宇透露,除此之外,也在不断开发新品,目前准备对应生活日用、文创礼品、节日礼盒以及大师精品等各类不同产品,让更多老百姓真正接触、了解漆器。

  其实,除了开发新品,成都漆器厂还创新开发旅游体验课、研学课程等,供不同需求的人群选择。通过参加各类展销会,“拥抱”互联网,让漆器通过线下、线上,视频、海报等方式传播。

  一场厂房改造,不仅让建筑本身得以修复,更为一个老厂注入新鲜血液。

  从城市更新角度而言,这是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更是一场思维激烈碰撞的好机会。一次更新改造,不仅老建筑得到了保护,又为城市增加了多样性,这才是城市更新的要义所在。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陶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