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时23分,在历经70多公里渠道的“长途跋涉”后,来自成都市三岔水库的水,最终抵达位于内江市资中县的东风水库。这是都江堰灌区的“岷江水”(指岷江流域的水资源)首次流进川南经济区。

都江堰灌溉区域图 供图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此次“岷江水”进入川南经济区,让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再次实现扩面增长。自此,都江堰灌区的范围也从之前的7市40县(市、区)增加为8市41县(市、区),灌溉面积达到1164.7万亩,涉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大部分区域和川南经济区的部分区域。
建设三黄支渠 打通都江堰灌区向川南输水“新动脉”
东风水库是此次输水的“终点站”。一路上,三岔水库的来水要先后流经资中县管辖的另外两座水库——黄板桥水库和胜利水库。
10月17日1时30分,上游来水通过简资干渠、三黄支渠等渠道,首先流入黄板桥水库,10月19日0点23分抵达胜利水库。
为了等水,资中县黄板桥水库运行调度中心主任赖强几乎熬了个通宵,检查渠道、调试设备、监控水位,一刻都没有闲下来。看着渠水源源不断流入水库,他难掩兴奋:“‘岷江水’一来,今冬明春灌区的用水不愁了。”
据了解,资中县位于沱江流域,是一个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受制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瓶颈。而此次接收“岷江水”的黄板桥水库、胜利水库和东风水库,过去主要是靠天然降雨补充水源,由于缺少外部水源的补充,一旦遭遇旱情,很容易引发缺水“危机”。
“岷江水”要顺利输往资中县,必须依托“通道”——三黄支渠的建设。2023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与资中县人民政府通力协作,推动实施三黄支渠渠系配套工程,将资中县黄板桥水库灌区整体纳入都江堰灌区体系。随着三黄支渠的建设与完善,今年已具备供水条件。通过该工程向相关水库输水,能有效保障10万亩耕地的用水需求,显著增强当地产业发展韧性。
据介绍,三黄支渠作为本次输水的关键通道,主要控灌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丰裕镇和内江市资中县发轮镇、龙结镇、球溪镇、罗泉镇、高楼镇、归德镇等共8个镇约16.38万亩耕地。
资中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供水将极大改善资中县水资源配置格局,依托都江堰灌区“省市县乡村联动、干支斗农毛互通”的一体化调水机制,为全县打通一条输水“新动脉”,也为资中血橙、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提供稳定水源,推动形成“以水定产”的现代农业格局。
兴水之利 从南北两个方向为川南注入“水动力”
时间拉回到2025年2月6日。当天上午,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尽管当时通水的仅为一期一步工程,但已惠及宜宾、自贡、内江3市7县(市、区),涉及灌溉面积51.27万亩,供水人口达140万人。
随着都江堰灌区三黄支渠将“岷江水”输往资中县的多个水库,上述两个水利工程一前一后、一南一北,都为川南经济区送来宝贵的水源。这种水资源调度与利用的背后,有何考量?
摊开川南经济区4市(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地图,长江(金沙江)、岷江、沱江等大江大河穿行其中。但由于境内缺少大型湖泊和水库,每次强降雨过程后不久,洪峰就会迅速过境,大量水资源汇入长江后流走。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川南经济区从底子上就成为一个缺水的区域。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和都江堰灌区三黄支渠的陆续通水,未来将为川南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水资源支撑。
根据四川省水利厅批复的2025年度供水计划,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年内可向川南经济区内的宜宾、自贡、内江3市供水约1.75亿立方米,三黄支渠可向内江市资中县供水约1000万立方米。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川南经济区作为四川省人口和城镇相对集中、产业新动能加速成长的区域,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和都江堰灌区简支干渠的顺利通水,将有效助力川南经济区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文 杨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