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即将在宜宾拉开帷幕
2025-10-21 15:34: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长江首城——四川宜宾启幕。这场以“创新融合 绿色智造”为主题的全国性行业盛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五粮液集团子公司四川省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将汇聚全国红茶界的智慧与力量,在拥有3000多年种茶史的长江首城宜宾,共同擘画中国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2025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即将在宜宾拉开帷幕_fororder_长江首城宜宾-五粮液集团1

长江首城宜宾 供图 五粮液集团

  茶既是彰显东方古韵的文化载体,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红茶凭借温润醇厚的独特风味和颐护养生的健康价值,逐渐走入全球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亿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红茶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产业,正经历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深刻变革,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应运而生。

  这场聚焦红茶创新融合的行业盛会将集聚以院士为代表的全国百余位行业专家学者、24家茶学机构、12所涉茶高校、48家知名茶企,共探红茶价值,共话红茶发展,共谋红茶未来。现场将面向全行业发布《红茶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导以茶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发展;在全国首次发布“十四五”红茶重要科技成果,盘点影响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式突破;正式启动“十五五”红茶科技创新计划,携手绘就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未来。

2025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即将在宜宾拉开帷幕_fororder_大会海报-供图-五粮液集团2

大会海报 供图 五粮液集团

  大会期间,多位院士、权威专家将围绕“茶树优质品种选育”“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红茶数字化加工体系”“红茶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等创新成果作主题报告,其中多项最新研究成果为首次公开亮相。在茶科技深刻重塑产业生态的背景下,大会现场亦将举行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的签约仪式,以“科研—市场”双向奔赴,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本次大会东道主宜宾,是一座浸润着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是五粮液美酒的故乡,也是“中国三大工夫红茶”——川红工夫的发源地。作为全国红茶重点产区,宜宾拥有茶园130余万亩、干茶年产量约11.45万吨,均位居四川省前列;年综合产值超过360亿元,是四川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主要承载地之一。

2025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即将在宜宾拉开帷幕_fororder_川红集团有机茶基地-供图-五粮液集团3

川红集团有机茶基地 供图 五粮液集团

  本次大会承办方五粮液集团旗下川红茶业集团,致力以“茶酒融合”创新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四川省非遗保护单位、四川省茶产业链主企业,川红茶业集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权威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以“创新融合、绿色智造”的科技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发挥长江上游生态优势,构建茶园、加工绿色管理体系;以科技创新赋能提升非遗技艺效率与表现力,融合川红特色文化和健康价值,追求塑造极致产品体验,以中国高端红茶领军企业的责任担当,推动中国红茶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2025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即将在宜宾拉开帷幕_fororder_会议用茶“长江红”-供图-五粮液集团4

会议用茶“长江红” 供图 五粮液集团

  本次大会会议用茶“长江红”,作为全国首创推出的川红紧压红茶,是由川红茶业集团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创新产品。在原料方面,“长江红”精选海拔1000米以上四川特有茶树优质鲜叶;在工艺方面,创新融合川红工夫与南路边茶两项非遗制茶技艺,让茶汤既拥有红茶的温润高香,又兼具黑茶的醇厚浓郁;在形态方面,创新“一颗一泡”的紧压外形,既适应多种品饮场景,又便于携带和长期储存,无论是居家、办公,还是旅行途中的片刻休憩,都能轻松享受一杯好茶。川红茶业集团将以该产品为创新发展实践的重点成果,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长江之畔,茶香正浓。2025全国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的帷幕即将拉开,相约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共同见证中国红茶产业在创新融合发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香飘世界。(文 高洪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