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摄影 刘浪涛
10月13日,由阿坝州委、州政府主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共同承办的“2025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会”在九寨沟举行。来自泰山、黄山、梵净山、张家界武陵源、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丹霞山、神农架、盐城湿地、四姑娘山、金佛山、三清山、新疆天池的遗产地管理机构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共同探索全球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未来。
活动现场 供图 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
会议期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Milan Konecny分享“数字地球”技术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前沿应用;肯特大学教授John MacKinnon系统阐述增强遗产地气候适应能力的科学路径;北京大学教授陈耀华深入剖析中国自然遗产保护的发展阶段与未来方向,提出构建“遗产综合体”的创新理念;九寨沟管理局局长赵德猛系统介绍遗产地在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在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民生发展、科研赋能等方面创新举措,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活动现场 供图 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
科技创新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教授付碧宏展示了空间信息技术在九寨沟灾后恢复监测中的创新应用,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四川大学第宝锋团队分享九寨沟震损物源输移与湖泊淤积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遗产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遗产地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黄山风景区分享其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的“黄山模式”。丹霞山展示将遗产教育融入社区发展,打造“自然学校”的成功经验。
活动现场 供图 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
大会为参与2025年九寨沟国际自然教育志愿者颁发证书、发布《2025年世界自然遗产教育九寨沟倡议》,并启动2026年国际自然教育志愿者活动,标志着中国自然遗产地在推动全球遗产教育网络建设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活动现场 供图 九寨沟世界遗产管理局
本次会议凝聚了重要共识:面对气候变化与多重挑战,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必须转向更智慧、更包容、更具韧性的治理模式。九寨沟的实践深刻表明,真正的保护不是将遗产封存,而是通过科学、合作与创新,让自然价值在动态发展中永续传承。这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不仅属于九寨沟,也应成为全球遗产的共同范式。(文 成苏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