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四川省第五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泸州赛区竞演活动在纳溪区“山河明月・醉酒城”举行。活动现场灯火璀璨,近千名观众齐聚一堂,来自泸州4县3区14个乡镇(街道)的乡村代表队轮番登场,以歌舞、情景剧、街舞等多元艺术形式,串联起乡村产业发展、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创新的生动故事,用“接地气”的演绎展现泸州乡村的独特魅力与振兴成果,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竞演现场 摄影 王超明
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大屏幕播放着泸州乡村快剪视频,合江真龙镇的柚子园硕果满枝、古蔺赤水河畔的山峦层林尽染、泸县太伏镇的梯田错落有致、纳溪新乐镇的竹林郁郁葱葱……乡村的自然之美与生机活力扑面而来。舞者们身着带有乡土元素的服饰登台,时而模仿田间劳作的姿态,时而展现丰收的喜悦,瞬间点燃现场气氛。
杂技表演 摄影 张玉龙
随后,各代表队的竞演节目接连上场,每个节目都紧扣乡村振兴主题,融入鲜明的地域特色。
除了精彩的节目竞演,现场的“文旅知识问答”与配套活动也备受欢迎。现场还设置乡村文化振兴摄影展与乡村集市,通过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直观展示纳溪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变迁;乡村集市汇集7个区县的代表性农特产品与非遗文创,以展示展销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让大家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
“这次活动最大的特色是‘扎根乡村、贴近群众’,所有节目都来自乡村一线,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泸州市纳溪区文联社科联主席周平表示,节目内容涵盖产业发展、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等多个方面,既展现泸州乡村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果。
近年来,泸州纳溪区依托“茶、酒、竹、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走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现已建立6个“非遗工坊”,培育竹编、纳溪民歌、蝴蝶画等非遗传承人50余名。泸州纳溪区坚持以赛事为桥、以文化为媒,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农村、更多资本投向乡村,让特色农产品走出泸州,让乡村旅游提升纳溪文化旅游影响力。(文 张玉龙 魏箐 王超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