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运楠竹要绕3公里远路,来回就得2小时。现在新路和老路通上了,直接穿林而过,半个小时就能到收购点,油钱省一半。”8月25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大旺竹海11社村民方子彬站在新修的产业路边,望着满载楠竹的货车汇入主干道,难掩满脸欣喜。
道路建设现场 供图 白节镇人民政府
2025年,白节镇实施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四条新修道路与原有路网互联互通,不仅让楠竹运输告别“绕远路”困境,更让周边群众的出行踏上“便捷道”。
大旺竹海作为白节镇的“绿色银行”,核心产区10万亩楠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竹林深处的道路“各自为阵”,运输楠竹只能绕行外围主干道,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老大难”。
道路建设现场 供图 白节镇人民政府
当地竹农算过一笔账:过去运一车楠竹,只绕路就多花40分钟,每吨运输成本比直线距离多60元,一年下来,仅绕路产生的额外支出就占了收入的近两成。更让村民犯愁的是,出行也得跟着“绕”,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明明直线距离不远,却要在路上耗1个多小时。
2025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开工后,白节镇政协联络组组长罗毅迅速组织专题协商会,邀请涉及利益的村民、施工方、村干部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经过三轮面对面沟通,施工方迅速调整了方案,联络组全程跟进,先后协调解决5处林地纠纷、3次材料运输受阻问题,确保项目按进度推进。
如今,白节镇大旺竹海三条产业路与一条生产便道织成一张“便捷网”,串联起散居竹农的林地。产业路与原有路网无缝衔接,4.5米的宽度让大型运输车畅行无阻。生产便道精准连接主路,使竹产业发展和村民出行再也不用“兜圈子”。
“近300万元省级项目资金释放出‘乘数效应’,极大地带动村民就业。”罗毅表示,新路与老路贯通后,楠竹运输路线缩短60%,每吨成本从150元降至70元,按年出材5000吨计算,每年为群众节省40万元。周边5个村组的出行时间平均缩短40分钟。交通的改善还引来“金凤凰”,两家竹加工企业主动落户,直接带动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月薪稳定在3000元以上。
“以前愁竹子运不出去,现在愁订单接不完。”看着眼前车来车往的热闹景象,村民方子彬笑得合不拢嘴。在政协“有事来协商”的助力下,泸州纳溪区白节镇用一条连通民心与发展的道路,让大旺竹海的“绿色财富”真正流进群众口袋,也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建设写下生动注脚。(文 魏箐 梁隆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