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钱省了,高温也不怕,水稻还照样长。”8月11日,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干沟村13组的姚世英站在自家8亩稻虾田边,黝黑的脸上透着自信。稻虾田被烈日蒸腾起薄薄的水汽,沉甸甸的稻穗下,小龙虾正悄然潜行。这是姚世英稻虾综合种养的第六个年头,面对今年夏天持续的酷热,她早已备下“土方子”。EM营养源露混合大豆、玉米与小麦麦麸调制成的“营养餐”,让小龙虾在热浪中也能安然度夏。
稻虾田 供图 资阳市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这个‘土办法’让虾子吃得香,长得壮。”姚世英指着稻田介绍,每年3月—4月,每亩田能收400斤小龙虾,到了秋天,水稻亩产也不比单纯种粮低。稻虾共生的模式里,稻田为小龙虾提供了天然栖息所,冬天能保温,虾粪又成了水稻的有机肥,化肥用得越来越少;而小龙虾啃食杂草、捕食害虫,连农药都省了,真正实现“一田双收,稻虾双赢”。
在中和镇,应对高温的养殖智慧不止稻虾共生。心缘大酒店董事长陈明经营的90余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堪称高温养虾的“教科书”。
“高温天里,水草在虾塘里是必不可少的。”陈明深知盛夏时节水草的关键作用。这些茂盛的“水下森林”宛如天然的生态空调系统,浓密的水草为小龙虾撑起遮阳伞,能有效降低水温3-5℃,成为保障虾群存活的绿洲。它更是虾苗成长的“安全屋”,为脱壳期脆弱的小龙虾提供隐秘空间,显著降低自残损耗。同时,水草还能像“净水器”一样吸收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抑制藻类疯长,默默守护着虾塘的清澈。
虾塘 供图 资阳市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姚世英与陈明的实践是资阳雁江区蓬勃兴起的稻虾产业的生动缩影。目前,全区稻虾种养面积已发展至3.8万余亩,年产量达3600余吨,产业格局日益清晰。资阳雁江区建成50亩以上规模化稻虾基地86个,培育出养殖规模超千亩的本土龙头企业5家。流通体系也在同步完善,建有小龙虾集中固定交易场所3处,依托便捷的空运网络,打上“雁江”烙印的鲜活小龙虾得以快速抵达全国各地的餐桌。
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自然繁殖和经验种养还不够,得靠科技和体系闯市场。为了让产业走得更远,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农村局正在推广小龙虾繁养分离式养殖,计划在丹山镇、保和镇建设苗种繁育基地,预计年供应虾苗5亿尾,从源头解决苗种品质问题;同时,加强水稻种植全流程指导,推广“双水双绿”生态模式,遴选优良的耐淹水稻品种,完成绿色水稻品牌认定,让“稻”与“虾”品质齐升。(文 叶紫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