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攀枝花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攀枝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忠柱对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攀枝花市将紧盯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十大攻坚任务、十大重点项目、十大必打卡点、十大必吃美食”4个“十大”任务,呈现一批衍生式、沉浸式新场景、新业态,预计到2027年、2030年,将分两步基本建成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攀西风的世界级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石磊
会上,攀枝花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生态美市、加快建设美丽攀枝花的实施意见》进行详细解读。
攀枝花城市原点 摄影 杨建昆
针对品牌打造,攀枝花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付建平在会上说,攀枝花市优化提出“阳光花果城 康养攀枝花”这一文旅康养主品牌,并通过“1个主品牌+N个子品牌”的形式,丰富全市文旅康养品牌体系。到2027年,全市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引育一批文旅康养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景区景点,文化旅游康养融合产品更加丰富,文旅康养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210亿元、300亿元。
攀枝花多肉文化主题餐厅 摄影 杨建昆
下一步,攀枝花市怎样全力打造、宣传推广文旅康养品牌?攀枝花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亚玲强调,攀枝花市将以全球视野推动三线精神与康养资源“双核驱动”,将“四季康养”打造成为走向国际旅游的“文旅轻舟”,具体而言,首先是在产品能级方面提供“硬”支撑,重点发展三线建设文化游、避暑避寒度假游、户外运动健康游、美丽乡村生态游、“小城”生活休闲游5种业态,重点培育健康居住、健康饮食、健康用品、自然滋养、精神涵养、健康管理6大核心产品;在服务品质方面提升“软”实力,定制“康养+旅游”特色服务,建立健全首席质量官、价格诚信、好差评、投诉快速响应等制度机制,着力营造舒心、安心、暖心、放心的消费环境。其次,攀枝花市将开展重点城市文旅康养巡回推介,实施“川渝藏滇职工到攀康养旅游”专项推广计划,深化“大香格里拉”、京津冀、长三角、西北等重点地区合作,拓展南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此外,攀枝花市还将从“节、会、赛、宴、礼”5个维度,系统宣传——办好“1个阳光康养节”,提高中国(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大会能级,培育1个国际山地运动品牌赛事,推出1桌“康养十二时辰”主题宴,开发1套“攀枝花有礼”文创产品。
攀枝花芒果 摄影 杨建昆
在“推进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国三线建设文化旅游高地”方面,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强谈道,攀枝花市将通过从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场,从生产空间到生活剧场,从历史遗产到当代资产,从集体记忆到全民共识,从城市名片到文明地标的五个转变,让三线故事“花开满城”,让历史文脉“永续传承”,让城市精神“历久弥新”。
攀枝花魔芋米 摄影 杨建昆
而在“全面推进生态美市、加快建设美丽攀枝花”方面,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莉介绍道,攀枝花市将加快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动钒钛钢铁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化工、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建圈强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攀枝花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米易县、盐边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赋能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反哺民生福祉”的攀枝花实践。
在会议现场,攀枝花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闵滟表示,攀枝花市将围绕“漫步、登山、球类、游泳”等体育运动,打造赛事消费IP,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形成“健身运动—参赛观赛—购物休闲”消费闭环;打造沉浸式光影秀,围绕大山江河星空、田园花园果园等元素,联合推出“十大必打卡景点”,适时发布消费体验新路线,吸引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文艺工作者前来拍照打卡、艺术创作,推动“游客流量”变“消费增量”。
另悉,7月26日至7月27日,攀枝花市还举行了“阳光花果城·康养攀枝花”文旅融合发展集中采访活动,10余家媒体深入攀枝花市东区城市原点和拙务园、盐边县红格镇金芋健现代农业公园、仁和区混撒拉村,分别从攀枝花市三线文化旅游场景提档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盘活城市低效资产、打造非遗体验新场景等方面,感受攀枝花市推进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变化。(文 杨雯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