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宜宾市珙县珙泉镇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以肉兔生态养殖为核心引擎,创新推行“联村、联户、联产”的“三联”发展模式,蹚出一条特色产业富民强镇新路子。
珙泉镇中心村标准化养兔大棚 供图 珙县融媒体中心
联村:闲置资源变身“聚宝盆” 集体经济有了“硬支撑”
在四川兔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引领下,珙泉镇中心村集体整合23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与产业发展资金,以4个标准化养兔大棚及设备作价入股,实施50万只肉兔生态养殖项目,每年稳拿10万元固定分红。更令人期待的是,项目投产3年后,村集体还能按4个大棚年度净利润的5%进行二次分红,预计年增收3万元至5万元。
不仅如此,珙泉镇还瞅准产业链延伸的机会,实施年屠宰100万只生态兔的屠宰及冷链物流项目。此外,中心村集体将闲置小学校舍出租,每年又能多进账5000元,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机。
联户:三条渠道架起“致富桥” 农户增收有了“明白账”
土地流转让55户农户把50余亩闲置土地“变废为宝”,按500元/亩的标准,每年能拿到4000元至8000元租金。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四川兔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饲养、搬运等岗位,已吸纳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脱贫户、监测户5人,每人每月能增收3000元。
“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家庭代养模式更是让农户尝到甜头。镇村出资40万元,购买兔笼出租给农户,脱贫户等困难群众免租金,企业提供技术并保底回收。如今,1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户均年增收6000元至10000元。
联产:三产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镇域经济有了“新动能”
以肉兔养殖为主导,珙泉镇开展兔粪肥资源化利用,精心打造“兔粪肥-果-粮”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把兔粪制成200元/立方米的有机肥,供应给文家高标准农田和中心村千亩柠檬基地,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泉兔宴”系列产品火了起来,腊兔、冷吃兔等通过“珙泉物语”电商平台直播销售,3场直播带来534个订单,带动增收2万余元,还捎带卖火当地的柠檬、跑山猪等特色农产品。
硬件基础日渐夯实,软实力也在同步提升。珙泉镇与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联手,在品种选育、精深加工等方面展开合作。专家教授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已培育1名新农人和5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动新建2个代养点,规模达2000只,助农增收1.6万元。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珙泉镇的“三联模式”让肉兔产业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为川南乡镇产业富民提供生动样本。(文 喻大松 张津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