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供销社驻越西县大花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党建+产业+治理+民生”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质、生态提貌、共富提效”,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党建红”绘就乡村振兴“发展画卷”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驻村工作队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定目标、优机制、明措施、强激励,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致力于打造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3名驻村第一书记指导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村组干部党性修养、能力素质;面对村“两委”成员老同志动力不足、年轻同志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与村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开诚布公找差距、提建议、求共识,通过组织农民党员培训、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后备干部培育储备等举措,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乡村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产业金”绘就乡村振兴“致富画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引擎”。四川省供销社驻村工作队围绕“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进有力,多元产业共同发展”思路,构建“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农户”模式,为各帮扶村量身定制产业振兴方案;帮助协调湖羊、肉鹅等养殖产业落地生根,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务工,年收入达300余万元;研究制定中药材试种方案,解决种子和技术包收购问题,年产值达3万元;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现代自动喷灌技术种植木耳,免费提供菌种、技术指导、产品包收购和收益保底,最大化化解亏本风险,预计年产值达30万元;多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到成都新都、宜宾兴文等地实地参观调研,尝试引进姜黄中药材种植、竹虫昆虫养殖、户用光伏电站产业,积极为强村富民探索产业振兴多样化路径;开展消费帮扶,在越西组建4家省属社有企业越西子公司,2024年,完成销售额1.35亿元;通过推动越西县农副产品入驻“832平台”和“四川消费帮扶网”,组织36家企业188个产品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2024年,销售农特产品1亿余元。
“生态绿”绘就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工作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狠抓人居环境治理和畜禽养殖排污治理,组织各村常态化开展村庄卫生整治行动,要求党员、群众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学习,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列入村规民约,依托“党建+”模式,以“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群众行动”的党建引领模式,引导各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美化、净化;联合第三方规划机构,制定《大花镇瑞元村和美乡村规划》,投入近200万元,打造集农贸市场、村委会、供销社、金融服务代办点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惠及村民9户40人,带动土地流转增收36.31万元,创造务工岗位50余个,工资收入达40万元;协调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硬化、风貌改造等和美乡村规划项目,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实现村容村貌从“干净整洁”向“精致美观”跨越。
“治理蓝”绘就乡村振兴“和谐画卷”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驻村工作队致力于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协商民主会制度,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队员常态化开展常态走访,全面了解矛盾纠纷,由村党组织多次牵头召开坝坝会、专题会,听取各方意见,从源头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驻村工作队时刻关心关注移风易俗工作,依靠村“两委”,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在移风易俗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规范全村红白事宜,修订村规民约,重点明确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有关规定;开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典型评选活动,确保村规民约有效执行;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工作队协调开展“感恩暖冬行动”,为215户困难家庭全覆盖送温暖,并组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专家教授送医入户,解决医药费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积极向帮扶单位四川省供销社汇报争取帮扶措施,组织大花镇武警春蕾学校优秀学生“走出大山看世界”活动,协调捐赠2000余册儿童读物,建立农家书屋;为20余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联系发放教育鼓励金和捐资助学金近3万元,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对困难家庭学生开展一对一助学活动,用心用情把帮扶力量传递给基层群众。
站在新起点,“党政担当+供销助力”的帮扶模式正焕发新活力。红、绿、金、蓝四种色彩交相辉映,构成大花镇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未来,四川省供销社驻越西县大花镇驻村帮扶工作队将继续以这“四色”为笔,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文 冷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