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走进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展本年度首轮示范宣讲。本次活动以“凝青聚力 向新致远”为主题,创新采用“圆桌派对话+接龙宣讲”的方式,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思想碰撞,带领青年群体深度探索新质生产力浪潮下的时代机遇与使命担当。
活动现场 供图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活动伊始,“蓉耀青年”宣讲员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零距离触摸成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样本,体验前沿机器人技术,对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形态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知,点燃探索与思考的热情。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携手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李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全国技术能手”周树强两名特邀宣讲嘉宾,坐于圆形讨论桌,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成都的机遇与挑战”“青年创造力破局点”“航空航天领域的新飞跃”“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从政策解读、产业落地、典型案例分享等多维度层层剖析,为现场观众进行详实的知识铺垫。
活动现场 供图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圆桌对话与青年宣讲的巧妙融合。每当一个核心议题被充分探讨后,主持人便自然引导话题,将接力棒无缝传递到“蓉耀青年”宣讲员手中。宣讲员们结合自身研究与见解,围绕对应议题进行精彩宣讲,分享青年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理解、创新路径与发展期待。这种“话题铺垫—深度探讨—青年接续”的设计,使政策解读、产业思考与青年智慧实现有机衔接和递进升华。
宣讲环节的余温未散,活动现场立即切换至更为热烈的“新质生产力青年说”开放麦环节。主持人抛出“面对新质生产力的蓝海,青年能够做什么?”“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青年的创新机遇与挑战”两大问题,瞬间点燃台下青年大学生听众的参与热情。
活动现场 供图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话筒开放,思想奔涌。观众席来自不同高校和专业背景的青年学子争相走上讲台,在限时1分钟的即兴宣讲中,尽情挥洒青春见解,金句频出,思维火花四溅。青年学子们用自信的表达、深刻的思考和澎湃的激情,生动诠释蓉城青年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自觉。
本次“蓉耀青年”新质生产力主题宣讲首轮活动不仅是一次前沿科技的体验之旅,更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通过创新性的圆桌对话与青年宣讲联动模式,有效激发青年群体对新质生产力的关注、理解和参与热情,展现成都青年在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拥抱未来发展中勇于思考、敢于发声的担当精神。(文 李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