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四川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推介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推介会聚焦“文化+科技”“文旅融合”主题,现场发布总投资规模超1300亿元的157个文化产业项目,并达成12项重点合作签约,全面展现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会上,多个签约项目瞄准文化科技融合前沿。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与腾讯云计算签署“共创文化大模型项目”,计划运用AI技术推动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播。四川广播电视台与中仪英斯泰克合作的“四川卫视超高清频道生产播出系统建设项目”,将建成西部首个4K/8K全流程制播平台,助力川剧、大熊猫等IP的高清化呈现。
川渝合作成为亮点,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项目”,推动两地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创开发及文旅消费场景共建。此前,双方已启动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联合申遗,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成渝作为西部文化创新引擎的辐射力。
四川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实现突破。由四川数字世界文化科技等6家单位发起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四川版权)综合试点项目”正式签约,计划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通版权确权、交易与融资全链条。成都文交所与原仓文化合作的IP授权资产包交易项目,则聚焦“三星堆”“大熊猫”等顶级IP衍生开发,探索授权资产证券化新模式。
县域特色项目引人注目。绵竹市与广州香颂投资控股签约“金色清平文旅项目”、兴文石海与蓝海众浪合作的“全景沉浸式夜游项目”,运用裸眼3D技术重现僰人文化奇观。遂宁经开区引入深圳耐斯拓科技建设数码影音设备研发基地,填补西部高端文化装备制造空白。
四川近年持续优化文化产业生态,省级财政每年投入超40亿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此次发布的157个项目涵盖数字文创、智慧文旅、版权交易等领域,包括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与中国出版集团共建的“智慧阅读新生态”、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的“智媒产业战略合作”等标杆项目,将加速全产业链开放平台构建。
四川文化产业增加值五年间持续增长,2024年旅游收入突破1.7万亿元,四川全面落实文旅企业增值税减免、所得税优惠措施,省财政资金每年支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超40亿元,文旅领域专项债发行项目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各项发展指标均稳居西部地区第一。
此次千亿级项目集群的发布,标志着四川正以开放姿态加速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为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姚瑞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