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绵竹市广袤的田野间,土豆收割机与农户协同作业的繁忙场景随处可见。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土豆破土而出,不仅承载着种植户的丰收喜悦,更点亮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希望。
绵竹土豆喜获丰收 供图 绵竹市委宣传部
5月13日下午,在绵竹市富新镇广西村酬勤专业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一台土豆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田间。铁犁翻动间,浑圆饱满的土豆如金色元宝倾泻而出,40余名工人紧随其后,分拣、装箱、装车,一气呵成。
“机械化采收比传统人工快3倍以上,还能减少损耗。我们种植的土豆从5月12日正式进入采收期,采收时间预计1个月左右,亩产超6000斤。目前,土豆收购价稳定在0.6元/斤。”该合作社负责人马运清介绍。今年,基地种植“实验1号”“沃土5号”“V7”三大优质土豆品种,种植面积达400余亩。其中,“实验1号”以色泽鲜亮、口感绵软备受商超青睐。“沃土5号”产量高、单体重,最大超3斤,成为加工企业的优选原料。
绵竹土豆喜获丰收 供图 绵竹市委宣传部
丰收季也是用工高峰期。酬勤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模式,带动村民实现“双薪”增收。村民李大爷算了一笔账:“我家2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有流转费,农忙时,务工每天收入100元,一年能挣1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目前,合作社长期吸纳30余名村民从事种植、分拣等工作,并免费为周边10余户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共赢链”。
为破解土地季节性闲置难题,酬勤专业种植合作社创新推行“菜—稻—菜”轮作模式,实现“一年三熟”。2023年,基地年产时令蔬菜上万吨、优质水稻400余吨。这种绿色循环种植方式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升经济效益,成为绵竹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我们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机械和生产设施,扩大基地种植面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当地农产品特色品牌。”马运清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绵竹市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拓展蔬菜种植产业,打造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促增收”的新路子,实现抱团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文 周韵 尹翔)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