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的温泉酒店。
山上的油橄榄。
山上的民宿,打理人李敏华在晾晒蕨菜。
山下,天空之谷一期项目。
有这样一句彝族谚语:有圆根(萝卜)不会挨饿,有羊子不会受穷。在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山羊曾是村民最珍贵的财产和最重要的朋友。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人告别钢梯,告别了悬崖上的日子,迁入了县城的宽敞新居——昭觉县城的昭美、沐恩邸等4个社区。
5年过去,悬崖村人的生活,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人与羊的故事,似乎还远未结束。
下山的羊
悬崖村人在县城开的第一家餐馆,卖的是山上的羊
“你们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悬崖村的山羊肉。”
“怎么卖?”
“一斤羊肉汤锅,118元,比其他馆子贵一些。”
……
清晨,昭觉县人民中路的悬崖飞羊馆,老板莫色尔体和顾客聊了起来。这家去年6月开业的特色羊汤馆,是5名悬崖村人(莫色尔体、莫色布且、莫色拉博、莫色拉洛、莫色木一)在昭觉县城开的第一家餐馆。
餐馆的布置别出心裁。为了让客人体验登顶悬崖村的感觉,餐馆特意选在了三楼;5个包间分别用5位合伙人的家命名,比如“尔体家”,再加上标注——“悬崖村1组1号”;每个包间内,都摆放着每位合伙人从悬崖村背下来的老斗橱,墙上的照片,是悬崖村的老房子和山羊。
开着“羊”味十足的餐馆,5位合伙人对羊是又爱又恨。
莫色尔体说,悬崖村土地贫瘠,长出的土豆、玉米和荞麦只够糊口,养羊可以多挣点钱。因此,羊成为希望的寄托。在悬崖村,不少孩子的学名姓氏就是“杨”。比如,莫色布且的汉名就叫杨帆。
但养羊的经历实在痛苦。被网友称为“悬崖飞人”的莫色拉博,小学还没毕业就拿起鞭绳漫山赶羊。
为何要开羊汤馆?
“为了让悬崖村的羊卖个好价钱!”莫色尔体说,过去悬崖村人在山下卖羊,总会被商贩砍价。“背下山的羊不会再背回去,商贩吃准了这点,这让我们很不服气。”
如今,悬崖村村集体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算上村民散养的山羊,每年出栏量有三四百只,比搬家前高出不少。大伙在县城开设羊汤馆,既让悬崖村的羊卖出好价钱,也能借此机会打响悬崖村山羊的品牌。
更何况,下了山的悬崖村年轻人,也需要出路。
从来没做过生意的悬崖村人,能把餐馆做得长久吗?莫色尔体说,餐馆开业至今10个多月,每月能卖10多只羊,逐渐实现盈亏平衡。但合伙人也感受到了创业的压力,大家认为要想将餐馆长久经营下去,必须想更多的办法。莫色尔体说,接下来餐馆将开发更多新菜品,推出全羊宴,让悬崖村的羊“销路再宽一点、价格再高一点”。
下山的人
村民很快有了新朋友和新生活,大伙儿不再比谁家的羊多,而是比谁家孩子读书好
“又去跳广场舞啰!”中午,家里没有发现妻子阿合金里的身影,吉克拉里笑了,“也好,不合群的羊长不好。”
搬家之初,吉克拉里一家在昭美社区的“朋友圈”只有几户悬崖村同乡。随后,社区干部每个月组织一次文娱活动,阿合金里很快有了新闺蜜和舞伴。
是否融入新生活,杨铝洗的判断依据是“老家悬崖”微信群的活跃度。5年前,包括杨铝洗在内的27户原悬崖村人,搬进了沐恩邸社区,大伙建起了“老家悬崖”微信群。最初,每天聊天信息动辄上百条。如今,最新一条群聊天记录停留在今年春节,那天,160多位悬崖村人回老家参加了新春团聚会。
下山5年,昭美社区文书、悬崖村人莫色格服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第一次住楼房的悬崖村人,总记不住新家的楼栋单元和门牌号,“最初的主要工作,就是帮老乡找家。”
村民们加速适应新生活,让刘长江欣喜又失落——5年过去,一度是社区“红人”的他,竟然“失业”了。刘长江是成都建工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该公司负责修建和维护悬崖村人搬入的社区。2020年下半年,水电工出身的刘长江就忙得不行。忙什么?开锁和修电器。原来,悬崖村人过去出门不锁门,没有带钥匙的习惯。到了新社区,常常一出门就回不了家。不少人没用过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对电器的使用不熟悉。直到2023年下半年,刘长江明显感觉到求助的人变少了。2024年,在连续两个月“零接单”后,刘长江所在的工区正式撤销,并把维护任务移交给当地。
悬崖村人的生活方式变了,想法也变了。在莫色日服家的客厅,有一张被裱起来的证书,那是他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初级证书。去年6月,只读过小学的莫色日服,在社区接受了3个月培训,最终成为100多名应考者中的7名过关者之一。“有了这个证,我的收入增加了两三成。”莫色日服说,相比以前,这里的日子很安逸。
孩子的教育也是变化的风向标。“你的作文,爸爸都要查字典才能看懂啦!”4月19日傍晚,检查完女儿的作业后,悬崖村人某色拉几满脸骄傲。他说,村民们不再比谁家的羊多,而是比谁家孩子读书好。
进阶的产业
曾经在悬崖村人心里,羊才是宝贝,没想到油橄榄后来居上,旅游业也有了稳定收入
吉克拉里和某色苏不惹,“掌管”了悬崖村村集体经济的两大产业:一个负责给合作社养羊,一个负责管护油橄榄。
看着羊儿在绿油油的橄榄林里跳跃,吉克拉里若有所思。多年来在他心中,羊才是宝贝,但没有想到,油橄榄取代了羊的地位。
5月8日晚,连续高温干旱后,悬崖村迎来了一场暴雨。“明天要撒肥!”眼见雨势越来越大,某色苏不惹冲出工棚,趴在含苞待放的油橄榄花骨朵前,看了又看,十分欢喜。喝饱了雨水,油橄榄肯定能顺利开花。
2017年,悬崖村引入社会资本,流转土地集中种植160亩油橄榄,并约定丰产后,将种植收益的51%划归悬崖村村集体。2020年4月,油橄榄首次开花,即将下山的村民推选时年27岁的某色苏不惹牵头管护油橄榄。
某色苏不惹从最基础的灌溉、培土、修枝学起,精心养护油橄榄,终于在2020年迎来了丰产。受此鼓舞,2022年,村里种下第二批约150亩油橄榄。“去年,橄榄果卖了约30万元,今年有望卖到40万元。”某色苏不惹说,油橄榄已取代养羊,成为悬崖村人最大的农业收入。
去年,悬崖村人均收入1.9万元,是2019年的3倍多。除了靠山吃山,还因为悬崖村迎来了新业态。
5月1日,悬崖村山下的原牛觉社旧址和温泉民宿正式开业,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未来,山上的原勒尔社旧址也会有酒店。”悬崖村第一书记兰金贵介绍,2023年7月,总投资3.3亿元的四川省重点文化旅游工程——天空之谷项目正式落户悬崖村,由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去年7月,一期部分项目开始试运营。
项目在建设时就让悬崖村人尝到了甜头。“修酒店,每天工资200元。酒店修好了,又继续在酒店当保安。”悬崖村人莫色尔布说,如今自己的收入和在外务工已相差无几。
凉山州文旅集团昭觉公司悬崖村项目部负责人补格子和介绍,天空之谷项目目前用工18人,有11名是悬崖村村民。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将向悬崖村集体提供不少于38万元的分红。
归来的青年
读了书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不再只陪着羊,成为悬崖村旅游业的生力军
“孩子们回来了……”坐在由悬崖村小学改成的酒店里,莫色子古看着自己曾经的学生们,满脸慈祥。莫色子古曾是悬崖村小学的代课教师。那些年,他无数次告诫孩子们,别陪着羊,往外走。
他的学生莫色衣林说,老师的话激励自己读完了大学。毕业后,莫色衣林回村担任起悬崖村的解说员。他说,自己曾经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说话,“最难走的下山路都走了,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可怕呢。”
悬崖村钢梯安全员俄依体,用手指轻叩钢梯,竖起耳朵辨别声响,就能发现问题。3年前,俄依体曾在云南接受过安全员的专业培训,天空之谷项目开建后,他被请了回来。
“单间还是标间?”接过游客递来的身份证,莫色日洛熟练地为客人办理入住业务。莫色日洛是莫色子古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昌等地做酒店管理,是全村唯一具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去年,她也被请回了村里。
也有人主动回来。去年,25岁的龙阿红和妻子李敏华,在山上的原勒尔社旧址开起了民宿。李敏华是广西南宁人,是悬崖村搬迁后首个嫁进来的外省媳妇。在她的经营下,民宿贴上了整洁的墙纸,定下了按时清扫、整理床铺的规矩,增加了白切鸡、蕨菜等新菜品。被李敏华“爆改”后的民宿,每月游客接待量可达上千人。去年,夫妻俩的收入有近6万元。
“等天空之谷全部建成后,我们的收入肯定会翻倍。”李敏华说,自己嫁到悬崖村来,父母至今不理解。但她相信,随着悬崖村的持续开发,日子会越来越好,“到时候,要请父母上山来看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不再只陪着羊。
4月18日傍晚,莫色衣林等人正在商量游客中心墙壁挂什么书法。路过的莫色子古给了一个建议:“就写——‘羊’帆起航,好不好!”
离开悬崖村
从出门带钥匙开始适应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与悬崖村人分开半年了,王文——成都建工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五建)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保质期总工长,还是忘不掉老习惯——总要提醒别人,随身保管好钥匙。
2020年5月12日,王文逐个确认悬崖村人是否拿到了新房钥匙。从此,钥匙成了他每天在工作日志和工作群里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交钥匙不是结束,但新的开始出乎意料。”
——2020年5月19日
悬崖村人迁入的四个社区(沐恩邸、昭美、伊乌、南坪),全部由成都五建承建。在悬崖村人迁入后,成都五建特意留下22名工作人员,为当地提供质保期服务。这个人数规模,是其他同类型项目的两倍。但超大规模的服务团队,在悬崖村人搬迁初期还是招架不住。
“22名团队成员,平均每人每天出勤约5次。其中,昭美社区的锁匠、工长刘长江累计出勤40多次。其中一户村民更是求助了8次。第二天,刘长江找来纸笔,在这户人家门口贴了一张‘出门带钥匙’的字条,仍无济于事。”
“在悬崖村老家,村民从来没有锁门和出门带钥匙的习惯。搬到安装了防盗门的楼房后,他们出门扔个垃圾就回不了家了。”“因为不习惯使用门锁,甚至很多人上个卫生间就出不来了。一周之内,有10多户村民先后申请,要求拆除卫生间的门。”……
悬崖村人迁入后,王文和团队开的第一次周会,就成了倒苦水大会。“真的太出乎意料了。”看着群里的信息,王文直摇头。他说,虽然大家知道质保期开头的工作很难,但难成这个样子还是出乎意料。
那天的周会,足足开了3个小时。
“累人又累心,啥时候是个头?”
——2020年11月10日
“所有人取消休假,准备熬下去。”王文说,以往的经验表明,类似的项目在质保期初,各类“小修小补”任务较为频繁。
但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的王文,在半年后,还是体会到现实带来的教训。
“过去半年,每人每天出勤5次左右,较迁入初期下降不明显。”
“6月,沐恩邸社区其中的一户村民,被邻居投诉异味太大。经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联合入户排查发现,该户主人因不会使用冰箱,导致冷藏的肉类发霉发臭。”
“7月,昭美社区另一户村民,一天内被投诉了4次。因为他家阳台上养了两只乳猪。”
“5月到9月,每周通下水道30多次。这又是因为在悬崖村时,大家习惯把垃圾丢在厕所边。”
“10月,一户村民投诉天然气没安装好。现场核实后发现,该户村民在做菜时由于油温过高起了火苗,朝锅里泼了半瓢水,引发了更大的火势。”
“11月,一户村民怒斥房子质量有问题。现场察看后,确认是户主在水泥地面和地砖上烧炭取暖,弄出了裂缝。”
……
辛苦奔波了半年,理想的结果没有到来。这次,王文和团队关起门来商量到了半夜,决定放手一搏。
“突然清闲了,真有些不习惯。”
——2023年11月10日
“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培训。”痛定思痛的王文,和团队商量后决定主动出击。2021年上半年,22名工作人员联动社区干部和楼栋长、网格员,挨个上门演练家电、门锁、自来水等使用方式。
送技术上门,问题仍然不少。受限于语言不通以及大部分培训对象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王文团队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并不好。比如,年近70的村民阿日子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教程,以及交代过的注意事项她转眼就忘,总是没法记住。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王文和同事们开始学习并掌握了部分常用彝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大家决定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安全范围内掌握基本的家电开关和门锁使用技巧。在工作人员的反复教学下,阿日子哈13岁的孙子成了使用家电的小能手。
2022年初,悬崖村人求援的次数明显减少。“这说明大家逐渐适应了新生活。”王文说,2023年底,连续一周没有接到求援电话的同事们,突然感到有些不适应。
随着业务逐渐减少,成都五建开始分批撤离团队成员。今年1月,最后一批8名维修工人告别昭觉。
重返悬崖村
年轻夫妻在山上开了家民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杜杰 何勤华
5月11日上午,在凉山州昭觉县狮子山上,悬崖村村民龙阿红打开手机,在直播间里推荐自家的土鸡、蜂蜜等农产品。身后,妻子李敏华正接待刚刚登顶的客人在店里歇歇脚,两岁多的儿子俄的俊杰在门口追着鸡跑。去年,这对年轻夫妻重返悬崖村,在山上开起了民宿和小卖部。同时,养蜜蜂养土鸡,种玉米、核桃和花椒,在线上直播销售。前一天,夫妻俩还下山进行了大采购,把几箱泡面、饮料等物资通过背篓背上了山。“现在上悬崖村的游客多了,物资消耗大。”龙阿红说。
“我老婆做饭超级好吃,你们来吃一下就知道了。”直播间里,龙阿红不停地为妻子点赞,逗得李敏华哈哈大笑。但龙阿红很认真,他说,没有李敏华,自家的民宿开不下去。
李敏华是广西南宁人,是2020年5月悬崖村搬迁后、首个嫁进来的外省媳妇。决定在山上开民宿后,李敏华就把房子进行了“爆改”:贴上了墙纸,确保客房美观又整洁;每天按时清理房间和床铺,确保客人入住时没有异味。采摘本地人此前很少食用的蕨菜、核桃芽,开发出凉拌蕨菜等多个菜品,改变过去只有坨坨肉、玉米饭的菜单;利用土鸡烹调出的白斩鸡,上了游客们口中的“必吃榜”……
上山一年后,龙阿红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已经超过30万。
还有4个多月,俄的俊杰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夫妻俩已经商定,由李敏华带着孩子在县城上学,龙阿红则继续留在悬崖村直播卖货。一家人还期待着悬崖村整体开发的天空之谷二期项目动工。该项目的重点之一,就是在悬崖村打造民宿、农事体验和研学基地等。
“只要肯努力,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龙阿红说,他希望通过直播镜头,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悬崖村的变化。(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莉 王成栋 杜杰 何勤华/文 华小峰 赵明/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