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五大方案 全力构建“天蓝水清土净声悦”生态格局​
2025-05-09 17:56:0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5月9日,成都市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年度工作方案新闻通气会举行,就2025年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水、土壤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深度解读。

  会上,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柯屹恒介绍《成都市2025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的基本情况。其中,成都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减缓和适应并重,逐项提出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等年度工作目标;持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6大行动36条措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市生态委对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大力弘扬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最有力的印证,《成都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自2017年起每年接续。2025年,成都将锚定三大核心目标,全力守护“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一是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二是PM2.5浓度达到35.4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三是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窗含西岭千秋雪”盛景常现蓉城。成都从协同降碳、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及科技治气六大行动出发,逐一破解大气污染治理难题。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源安全是关乎群众饮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成都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维持100%,38个国省控断面Ⅱ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维持75%以上(29个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控紫坪铺水库、三岔水库保持中营养,总磷浓度保持稳中有降;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为实现更有效治理,成都市20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还将搭建全天候高空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充分发挥AI识别功能,24小时不间断捕捉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违法、违规活动。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根基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其污染防治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行动。《成都市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成都将实现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杜绝污染地块进入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程序;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为“十五五”规划奠定生态基础。

  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不懈治理下,2024年,全市噪声投诉量首次实现同比下降(降幅达11.8%),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达到91.3%和82.7%,群众关心的噪声扰民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成都市2025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则进一步指出,到2025年底,成都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监管责任进一步清晰,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噪声投诉量明显下降,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025年,成都将着眼于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五大方案,借助科技治污、分类施策、低碳转型等举措,推动生态治理升级,持续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生态名片,为超大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探索成都实践路径。(文 杨雯涵 何宇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