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将军村村民陈科林就已经在虾塘边忙碌起来。收虾笼、查看水质、投喂饲料、观察龙虾生长情况……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陈科林观察龙虾生长情况 供图 自贡市贡井区委宣传部
8年前,陈科林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养殖业的热情,毅然回到家乡将军村,开始了他的养虾之路。从最初的20亩试验田,到如今的190亩规模化养殖,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更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创业初期,陈科林深刻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2016年,他投入全部积蓄,却因缺乏经验而血本无归。面对挫折,他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向同行请教,积极参加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的小龙虾养殖终于迎来了丰收。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陈科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他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他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小龙虾养殖的队伍中。
团山村村民许勇在陈科林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养殖小龙虾。陈科林不仅为他提供优质虾苗,还定期上门指导养殖技术。如今,许勇的虾塘已经扩大到50亩,年收入超过20万元。“以前种地收入低,现在养虾收入翻了好几倍,多亏了陈科林的帮助。”许勇感激地说。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陈科林的虾塘需要更多的人手。他优先雇佣本村及周边村民,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村民刘从新在陈科林的虾塘负责日常管理和饲料投喂工作,每月收入3300元。“以前在家闲着没事做,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刘从新笑着说。
对于未来,陈科林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升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此外,他还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将家乡的小龙虾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除了发展养殖业,陈科林还积极投身乡村建设。2021年,他担任将军村村主任助理一职。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陈科林坚定地说。从“虾小白”到“虾大佬”,从普通农民到致富带头人,陈科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文 刘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