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粮仓“掌门人”杨邓平种粮记
2025-04-23 15:57:1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谷雨时节,资阳市安岳县高升乡千亩麦浪翻滚,万亩种粮户杨邓平捏起一颗麦粒,黝黑的脸庞目光笃定:“月底收割,亩产稳超400公斤。”这一数据不仅领跑着当地纪录,更让他“掌舵”的1.2万亩粮田成为丘陵农业高产的标杆。

  而8年前,杨邓平还是成都某央企的白领,手握“铁饭碗”,却因一个转身,书写了新时代“新农人”的传奇。

从万亩粮仓“掌门人”杨邓平种粮记_fororder_杨邓平(右)和老农交流。潘政吉--摄

杨邓平(右)和农民交流 摄影 潘政吉

  “铁饭碗”换“泥饭碗”:一场不被看好的“逆行”

  2016年,成都某央企办公楼内,45岁的杨邓平递交了辞呈。他怀着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农业的热爱,带着全部积蓄,扎进成都邛崃农田。创业头两年,面对经验、技术匮乏,杨邓平白天跟着农民学育苗,夜里啃着《水稻病虫害图谱》入睡。最难的是2018年,1600亩水稻有三分之一遭遇洪水灾害。他每天十七八个小时守在农田,为农田清淤,借助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凭着一股子“犟”劲迎难而上,杨邓平闯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路子。

  2020年,安岳县抛出橄榄枝,杨邓平果断回到母亲的家乡,流转810亩土地。面对丘陵细碎的“巴掌田”、多年未耕种的撂荒地,他自创“田块合并法”,斥资平整土地,引入稻麦轮作,硬是将亩产提升了200多斤。与此同时,他还开设家庭农场、成立农业公司、聘用职业经理人。

  寒来暑往,5年间,杨邓平织就了一张令人惊叹的“种粮版图”——横跨7个乡镇14个村,共1.2万亩。“巴掌田”变身稳产增收的“吨粮田”。

从万亩粮仓“掌门人”杨邓平种粮记_fororder_杨邓平在龙台镇发展的稻麦轮作基地。刘金林--摄

杨邓平在龙台镇发展的稻麦轮作基地 摄影 刘金林

  科技破局:丘陵地飞出“智慧农业”

  在安岳县龙台镇滑狮村麦田上空,无人机呼啸而过,不到1分钟便完成1亩地的赤霉病防治。“人工一天打十几亩,无人机日作业超500亩,仅今年春耕就抢出10天农时。”杨邓平算得精准。

  更大的变革藏在乾龙镇育秧中心——智能温控室,一盘盘嫩绿的秧苗正在舒展腰身。10余天就能完成从选种、浸种、催芽到成苗的全过程,手机上还能远程调节温湿度。

  另一边,龙台镇桥墩村的粮油产后服务中心即将投用,6台智能化烘干机日处理150吨粮食,终结了粮食外运烘干的历史。“以前运粮到成都烘干,一斤多花3分,一年损耗近60万元,现在家门口就能存粮5000吨。”杨邓平说。如今,他的1.2万亩粮田,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丘陵“望天田”变身“智慧田”。

  “共富链”密码:荒地变“金田” 村民年增收5000元

  在“天府粮仓”安岳东部现代农业园区的稻麦轮作示范基地,绿油油的小麦已蹿至近1米高。这里不仅是高产田,更是“共富田”。‌

  高升乡天佛村村民高世凤的账本藏着“共富链”密码:土地流转租金2000余元、基地务工收入3000余元。高世凤说:“杨老板来了,荒地变‘金田’。在家门口,我一年就可以多赚5000余元。”

  杨邓平还创新“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职业经理人管技术,公司包农资采购和粮食销售,形成另一条“共富链”。2024年,他带动周边乡镇3000余人就近务工,户均增收约1000元。

  杨邓平接下来还计划建设粮食加工中心,将稻谷加工成品牌大米,提升粮食附加值。“我的目标是让‘安岳粮’走向全国。”杨邓平目光灼灼。如今,“普州硕农”品牌大米获得认证,未来将通过一条产业链、发展一个品牌、带动一座城的方式,做优稻米品牌产业。

  2024年,安岳县粮食产量74.9万吨,连续16年稳居四川省第二。“以杨邓平为代表的613户种粮大户正成为稳粮增产的‘主力军’。”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推广服务站工作人员李双指着报表上的数据说,“2025年,我们还将投入1.1亿元,出台种粮大户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14条措施,让全县粮食单产再提高4公斤以上。”

  从写字楼到农田,杨邓平的转身,映射着中国农业的深刻变革。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技赋能、利益共享、模式创新的“新农人”正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迎刃而解,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正如杨邓平所说:“农业不是退路,而是未来。”当更多“杨邓平”躬身田野,“天府粮仓”的根基必将更加丰盈。(文 黄智微 潘政吉 刘金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