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德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1.1亿元 同比增长7.5%
2025-04-23 17:59: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2025年一季度,德阳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经济向新向好,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德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9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5.0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8.2亿元,增长6.7%。

  农业生产态势平稳

  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3%,园林水果产量增长7.3%,茶叶产量增长5.1%。生猪出栏69.5万头,增长0.2%;牛出栏2.4万头,增长0.8%;羊出栏3.5万只,下降19.2%;家禽出栏1468.7万只,下降7.4%;水产品产量1.9万吨,增长4.7%。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

  2025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3.5%。

  从“3+1”主导产业看,规模以上“3+1”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增长17.2%,材料化工产业增长17.5%,食品饮料产业增长7.4%,数字经济产业增长25.1%。

  从高技术(制造)产业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4.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3.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1.4%,医药制造业增长11.2%。

  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工业部分)看,规模以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增长4.3%,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增长17.3%,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增长25.2%。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金属轧制设备增长123.3%,发电设备增长62%,燃气轮机增长58.7%,电站用汽轮机增长48.0%,光缆增长29.8%。

  从企业效益看,1月—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8.9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润总额32.2亿元,下降0.3%。

  服务业增势良好

  2025年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2%,金融业增长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5%。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2025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5%。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5%。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29.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3.1%。

  消费品市场持续回升

  2025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1亿元,同比增长10.4%。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1亿元,同比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0亿元,增长12.9%。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7%;商品零售235.2亿元,增长11.1%。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39.6亿元,增长66.1%。

  从热点商品看,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家具类零售额增长138.6%,书报杂志类增长9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0%,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7%。

  财政金融稳步增长

  2025年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32.5亿元,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8亿元,增长5.2%。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09.2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679.1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40.1亿元,增长13.4%。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5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同比增长0.2%。

  总的来看,2025年一季度,德阳经济平稳起步、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全市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德阳市将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德阳市委“1386”年度工作思路为引领,推动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文 肖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