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AG600飞机在湖北荆门开展水上科目试飞。 新华社发
4月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据了解,AG600身上有诸多成都元素,航空工业成飞与成飞民机作为联合供应商承担该型飞机的机头部段、全机电缆导管以及部分试验件的研制工作,“眼睛”“耳朵”和“嘴巴”——通信导航系统是由总部设在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研制。
填补空白
是会飞的船、会游泳的飞机
从2009年AG600立项、2012年正式提出型号合格证申请到2017年在广东珠海实现陆上首飞;从2018年在湖北荆门完成水上首飞到2020年于山东青岛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从2023年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到2025年圆满取得型号合格证……型号合格证不仅是一纸证书,更是我国航空人矢志报国的答卷。
这是一场向科技创新高峰发起的冲锋——
“AG600是一艘会飞的船、会游泳的飞机。”AG600飞机型号总设计师黄领才说,除具备陆上飞机所有功能特性外,它还须具备水上的功能和性能。
为满足AG600飞机的总体设计要求,研制团队在气水动布局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和气水动布局综合优化设计技术。先后突破了高抗浪船体设计、复杂船型机身制造等20余项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在气水动融合设计、复杂船体制造及水上试飞等方面的空白,构建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航空技术体系。
这是一架为人民生命安全而生的“空天保镖”——
AG600飞机是一种多用途的大型航空装备平台,应用场景丰富,可在平原、草原、丘陵、高原运行,满足国内各类航空森林消防场景应用。
它不仅可执行平原、丘陵以及高海拔投水灭火任务,还可适应空中指挥、人员和物资转运、通信中继等多场景任务,适应多灾种救援需求。同时,AG600飞机在应急救援领域也填补了我国长距离航空救援能力的空白。
蓉企助力
“头、耳、眼、嘴”均来自成都
AG600研制团队涉及全国22个省级行政区、296家企事业单位、16所高校,创新形成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核心技术体系,构建了“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模式,建立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配套、试验试飞、保障服务体系,使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技术和工业能力,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发展在大型特种用途飞机领域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其中,成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也为AG600的成功研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5年3月,由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及成飞承担的机头大部件在成都顺利完成总装下架,机头在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实现交付。2016年7月,AG600在珠海航空产业园完成总装下线,在这之前成都方面完成的机头大部件等已运抵珠海用于总装。
2017年,位于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研制的AG600通信导航系统,相当于飞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为后续试飞做准备;同年,在珠海机场成功开展陆上首次飞行试验。
在2020年7月海上首飞期间,成都的电科航电团队从工程技术、质量适航、综合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对AG600飞机进行了全过程的外场组织与保障。
2022年5月,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2024年,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批产首架机的成都造机头大部件完成交付。2025年2月,AG600完成全部取证试飞科目,在之前的试飞过程中,成都的通信导航系统等持续发挥作用。
同时,2023年至今,成都的新都航空大部件产业园相关企业持续为AG600生产提供支持,如生产飞机结构件、起落架、管路系统、飞机蒙皮等部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新闻延伸
从AG600、C919看成都航空航天产业链
AG600“鲲龙”搭载“成都造”,2023年5月投入商业运营的C919大飞机机头也是“成都造”,其通信导航系统、机载娱乐系统同样由成都企业担纲,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上世纪50年代,一批航空人相聚成都西郊“黄田坝”,建起132厂等航空企业,为成都注入航空基因。此后,歼-5、歼-7、歼-10、歼-20等系列飞机先后研制成功,逐步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整机总装的完整航空工业研制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
如今,成都航空航天制造业总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基本形成以“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为链条的航空制造产品体系,逐步建立“火箭—卫星—服务”的航天产业链。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园区建设。根据《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成都将构建以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为核心,以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新增长极,以高新航空经济区、双流航空经济区、淮州新城等为多点的“一核、一极、多点”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航空产业空间格局。其中,位于新都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依托成飞、成发等关键链主,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国产化全自主可控,承担了国产大飞机C919机头生产任务。
2024年,成都市先后获批国家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为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面向未来,《成都市商业航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链主企业达到7家以上,打造创新应用场景70个以上,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区域一流的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生态新高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茜 王柳 新华社记者 宋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