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县域经济“年报”出炉 超七成县域GDP过百亿元
2025-04-11 09:24:1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超责编:冯巧凤

  4月8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四川县域经济“年报”:2024年,全省183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实现增长,其中,超七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过百亿元,有120个县域GDP增速高于全省,全省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壮大,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县域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看结构 向“橄榄型”结构加速演进

  2024年,四川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有133个,占比首次突破70%,达到72.7%。其中,有12个区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较2023年增加1个;地区生产总值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区间的县域有24个,较2023年增加3个;地区生产总值在100亿元至500亿元区间的县域有97个,较2023年增加4个。

  各层级县域数量的分布变化,反映出四川县域经济的结构转变——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分布加速向更为均衡的“橄榄型”结构演进。

  在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杨彪看来,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抓强、壮干、提弱”的直接成果。“中部壮大,底部提升态势较为明显。四川县域经济正在摆脱过去‘少数头部强、大量底部弱’的不平衡格局,逐步形成以中等规模县域为主体的健康结构。”杨彪说。

  工业强,则县域强。去年,113个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其中35个县实现两位数增长。以南充市仪陇县为例,当前正紧扣“制造强县、工业强县”目标,去年全县新升规工业企业1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8%,较全省高出11.2个百分点。

  四川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去年,四川共有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总数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7个县(市)入围百强县,全部实现位次进位。

  看质量 各县域布局各具特色的产业赛道

  “经济结构的变化,既反映四川县域经济质量的提升,也体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杨彪介绍,在“橄榄型”结构下,可推动如电商、乡村旅游等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产业带动,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放眼全省,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优势,布局各具特色的产业赛道——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以“打造西部通航产业创新高地”为目标,打造集装备制造、通航营运、应急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集群。凉山州西昌市则瞄准钒钛产业,计划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并依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推进西部商业航天港起势成型。达州市宣汉县正持续做强天然气、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奔着千亿县的目标加速迈进……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22、比上年下降0.04。居民收入持续增加,82个县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0个县域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达60.1%,183个县(市、区)城镇化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中38个县域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看差距 “头雁”需振翅,“群雁”待齐飞

  与自身比,四川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提升,不过视线放到全国,尤其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比对2024年赛迪中国百强县排行榜,从数量上看,江苏入围25个,浙江15个,四川虽在数量上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但差异仍然明显。从体量上看,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59个“千亿县”。四川去除55个市辖区,目前还没有GDP破千亿元的县(市)出现。

  杨彪介绍,当前,我省县域整体呈“雁行”发展格局,即以百强县(市)为代表的“头雁”,牵引着雁阵“两翼”的中等规模县域协同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7个百强县(市)产业融圈强链能级不够,GDP 最高的西昌市去年首破800亿元,离千亿元还有差距。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百强县(市)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占5席,川东北和攀西各占1席,没有形成“五区共兴”的分布格局。

  如何让“头雁”振翅,更上一层楼?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分析,四川处于“头雁”的县域基本邻近中心城市,或有工业基础或资源富集。这些县(市)需要进一步融入中心城市,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加大力度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还要加大百强县(市)对周边县域,尤其是弱县的补强,进一步实现“群雁齐飞”。戴宾建议,充分发挥“头雁”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毗邻、资源相似、产业同构的县域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贯通的产业发展联合体。同时,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一县一链”,培育产业细分冠军。(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