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校舍变身新茶厂、闲置厂房引进新产业、富余茶桑得到新利用……近年来,宜宾高县落润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闲置资产的盘活利用,让“冷资产”焕发新生机,成为该镇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升镇域经济活力的“热资源”。
茶农在开展抹茶遮阳管护 摄影 罗景萍
“破旧”育“新生” 废弃校舍变身“致富工厂”
眼下正是春茶生产的黄金期,在落润镇前进村的川徽玉叶茶业有限公司,加工厂内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工人忙碌着赶制春茶。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所被撤并后闲置下来的乡村小学校。
据介绍,落润镇于2023年引入茶业公司投资办厂,废弃校舍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总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成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现在,整个加工厂配备4条生产线,每天的鲜叶收购量在1万斤左右,能产出2000多斤干茶。
校舍改建后的川徽玉叶茶叶加工厂 摄影 罗景萍
企业引进来,经济效益也随之而来。前进村现有茶园5000余亩,有了新茶厂,村里的茶叶可实现就近销售,同时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不低于10万元的租金收入。
“沉睡资源”变“增收活水”。近年来,落润镇全面梳理镇域内“余留”资产、“闲置”资产、“废弃”资源三项清单,通过“链式招商、以投带引、以商招商”三种模式,精准招引企业入驻,推动闲置资源集约高效利用。2024年,全镇招引优质项目5个,盘活闲置资产8处,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
落润镇抹茶基地 摄影 罗景萍
“旧巢”引“新凤” 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招商引资破局,不仅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水”。
在高县落润镇公益村的四川龙溪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内,工人抢“鲜”赶制新茶。另一旁,企业2024年因生产调整闲置下来的车间内,新引进的四川桑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抹茶生产项目,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预计4月初便可投入生产。
据介绍,企业抹茶生产项目能够快速推进,得益于落润镇良好的茶产业基础和现成的车间厂房。企业2024年落户落润镇,依托该镇3.2万亩的茶产业基础,目前已在该镇的公益村、普和村、前进村等地发展总面积超过2000亩的抹茶种植基地,通过指导农户培育符合抹茶制作标准的高品质茶叶,再进行“订单”收购,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增效与茶农增收双赢。
目前,企业已接到160吨的抹茶订单,后续还将逐步开发抹茶冰淇淋、酸奶、茶果等新茶饮,打造抹茶文创产品、抹茶手工体验等茶旅融合内容,为传统茶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从“冷资产”到“热资源”,从闲置资产到特色产业,落润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已初步形成小微产业园、河西茶旅融合区、河东蚕桑循环利用区“一园两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文 罗景萍 陶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