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资阳市乐至县高寺镇梨子湾村,成片的桑园绿意盎然,嫩绿的桑芽随风轻摆。村民张大姐提着竹篮穿梭其中,手指翻飞间,一捧捧鲜嫩的桑芽被收入篮中。这一幕,正是梨子湾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秦青松带领村民发展桑芽茶产业的生动缩影。
从“养蚕村”到“茶香村”的转变
梨子湾村曾是乐至县传统的蚕桑大村,2012年成立的蚕桑合作社因产品单一、销路不畅而陷入发展困境。秦青松回忆道:“那时候,村民守着几百亩桑树,却只能靠养蚕和卖桑果勉强维持,收入微薄。”转折发生在2019年,秦青松带着“不甘心”的劲头,到攀枝花、眉山、南充等地学习桑产业技术。回村后,秦青松带领村民试种白玉王桑果树,将目光锁定在桑芽茶。
为了使桑叶茶制作效率更高,梨子湾村引进一套全流程制茶智能设备。从萎凋、杀青到揉捻、理条、烘焙,每一道工序,秦青松都亲自把关。
如今,梨子湾村已形成“当天采摘、8小时成茶”的高效生产线,桑芽茶品质稳定,每斤售价达800元,成为村里的“金字招牌”。
“绿叶”变“金叶”的致富密码
“桑芽茶不仅口感清爽,还能降血糖、减脂,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秦青松掰着指头算账,2024年,村集体收购合作社后,桑园扩至700余亩。考虑到养蚕和桑果,预计首批桑芽有2000斤,可制作成品桑芽茶200余斤,产值超16万元。此外,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流转”模式,盘活资源,坡地年租金300元/亩、平土500元/亩,并常年雇佣附近村民,2024年,仅工资支出就达9万元。
为拓宽销路,秦青松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政府助农展销会,打开线下市场,销售额超20万元;另一方面,培养“90后”退役军人邓涛运营抖音账号,用短视频展现茶园风光和制茶工艺。
桑园里“长”出乡村振兴新链条
“村里正探索桑芽茶与桑果酒等产品的联动开发,同时在桑树下套种中药材,把桑园变成‘立体经济田’。”秦青松透露,要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桑产品种植加工,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一片桑叶,泡出乡村振兴的“好味道”。从传统蚕桑到绿色茶业,梨子湾村正以一片桑叶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村民共富的崭新未来。(文 张凤莉 姚阳 张隽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