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连杆型一勾多综提花木织机 不觉 摄
AI新锦绣产品
AI新锦绣产品
蜀锦,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穿越千年时光,将蜀地的风华与韵味娓娓道来。自春秋战国之际初露锋芒,至汉唐宋代的辉煌鼎盛,蜀锦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瑰宝中的璀璨明珠。成都,这座被赋予了“锦官城”美誉的城市,正是孕育蜀锦织机工艺创新与发展的沃土。从老官山汉墓中静静躺着的织机模型,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完美融合,成都的蜀锦织机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见证了古代织造技术的卓越与辉煌,更映射出成都这座城市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
锦城之源:
蜀锦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蜀锦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风格独特,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蜀锦位于四大名锦之首,早于其他名锦一千余年,有着“天下母锦”的美誉。其独特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几千年来,“锦”与成都血脉相连,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都别号“锦城”,亦称“锦官城”,因设锦官管理生产。绕城江河名“锦江”,织锦工匠聚集地称“锦里”,客商集散地为“锦官驿”,簇桥被誉为“簇锦镇”,城市处处彰显“锦”的文化底蕴。杜甫的名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更是将成都的繁华与锦的绚烂融为一体,传颂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成都养蚕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蜀时期。古蜀之地,孕育着蚕丛氏这一族群,他们不仅是蜀山氏血脉的直接延续,更是蚕桑文明虔诚的传承者。自远古时代起,蚕丛氏便由野桑蚕的驯化,迈向了家蚕饲养的伟大征程,开启了丝绸文明的璀璨篇章。有学者依据“蚕丛”之名,断言古蜀人创养蚕缫丝之先河。蚕桑业的繁荣昌盛,犹如一股清泉,滋养了蜀锦艺术的沃土。那时,蜀人养蚕不仅为了生活所需,更为了制丝织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晋。”距今4000多年前的蜀国,已经能够生产丝织品“帛”,其智慧与勤劳,令人敬仰。而这“帛”,便是蜀锦的雏形。
步入汉代,成都更是跃升为全国织锦之翘楚,“女工之巧,织就天下华裳”。刘禹锡的《浪淘沙》诗云:“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生动地描绘了锦江中蜀锦与晚霞倒映交织的劳作画面,展现了蜀锦生产的繁荣景象。
彼时,蜀锦工艺日新月异,蚕丝染色技术更是在传统的朱、黄、青、白、黑“五方正色”之外,巧妙融入了绿、紫、绛等“间色”,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蜀锦之美,不仅令世人倾倒,更成为皇家御用的珍贵贡品。汉成帝之时,曾诏令益州以三年之税赋,精工织就“七成锦帐”,并以沉水香木镶嵌其间,其奢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足见蜀锦工艺之精妙绝伦、技艺之炉火纯青。
二进制之谜:
蜀锦织机中的创新智慧
然而,蜀锦的魅力远不止于其巧夺天工的精美外表,更在于创造蜀锦背后蜀地工匠的创新精神与超前智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或许难以想象,几千年前的织机竟然与现代的计算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历史上的织工,正是通过摆弄织机,编织出了属于他们的“方寸乾坤”。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时,本质上也是在从事一种编织工作。
1995年,中日考古学者在尼雅遗址中发现了一块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锦制护膊,其织造工艺复杂,体现了当时织锦技术的最高水平。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则为我们揭开了古人如何织锦的奥秘。这些模型不仅结构完整,而且采用了先进的提花技术。提花织机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上万根丝线,为织机编制并存储一部类似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编码。工人在纺织时的“选综”,就相当于对花纹进行编程,最终织出有图案的锦缎。
这一发现,无疑是对蜀锦织造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它证明了早在汉代,中华民族就已经发明了花本技术,实现了提花技术中最难掌握的一步——把预想的图案重现在织物上。花本技术中的“二进制”思想,更是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花本就是“挑花结本”的合称。所谓的挑花,是在图案纸样上画若干方格,分成若干区,计算好每一区的经纬线数,算计分寸。然后用一竹片钩子,挑起代表经线的丝线脚子线,引入代表纬线的棉线耳子线。再按照我国最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分数量编结好线团,即结本。使成千上万根经线有规律地交互上下提综,几十种纬线有次序地横穿排列,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编成一整套花纹记忆存储程序。
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花本,其实已经利用了非常超前的“二进制”思想。无论织什么花纹,提花织机上的经纱只有两种模式——提起和不动。织造时用钩子与纹版相配合控制经纱,在纹版上,提起经纱的小孔处记作“1”,不需要提起经纱没有孔就记作“0”,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二进制”程序。
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编程方式还不止一个:滑框和连杆两种技术手段,织出的花纹出格当有所不同。2013年,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开始尝试以其为基础复原汉代勾综式提花机。3年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专家用复原出的织机复制出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这块织锦的出土,曾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其织造工艺之复杂,体现了当时织锦技术的最高水平。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发现,无疑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蜀锦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其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风格外,更重要的是其制作工艺凝聚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最高科技。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影响力地位,蜀锦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精湛的工艺,成为名扬世界的“硬通货币”。
锦绣前程:
蜀锦之华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蜀锦,不仅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流芳百世,更为蜀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为成都这座城市的创新图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当时,蜀锦的生产极大地推动了成都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汉代,成都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织锦中心,“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大量的妇女从事织锦工作,不仅提高了她们的经济地位,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蜀锦作为重要的商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国外,为成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据《史记》记载,蜀锦在汉代就作为贡品进贡朝廷,朝廷则用来赏赐百官贵戚,动辄千匹。到了三国时期,蜀锦更是成为蜀汉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诸葛亮甚至把蜀锦上升到蜀汉政府的“战略物资”高度:“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在他的推动下,蜀锦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商品之一。
满载着蜀锦的马匹,从成都一路南下,清脆的马蹄声、悦耳的铃铛声,夹杂着蜀商们的谈笑与吆喝,响遍沿途的山谷与村落,响彻南方丝绸之路……蜀锦的贸易不仅为蜀汉政权提供了经济基础,还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南方丝绸之路起始于成都,经云南出中国后到达缅甸、印度、阿富汗,然后继续往西至中亚、西亚。蜀锦是流通在这条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武帝开通北方丝绸之路后,蜀锦迅速地成为北方丝绸之路上当仁不让的贸易主角。唐代诗人张籍在《凉州词》里说:“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诗中的“白练”,就有不少是来自成都的蜀锦。蜀锦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其织造技术的输出影响了宋锦、云锦等后世名锦的发展。
蜀锦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其制作工艺上,更渗透到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从古老的提花技术到现代的计算机(“二进制”原理),蜀锦的发展历程无不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创新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虽然蜀锦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然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无论是精美的蜀锦艺术品还是现代化的蜀锦产业,都在继续书写着锦城之韵的传奇篇章。(王霜/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