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近期,凉山州越西县板桥镇充分利用“六尺巷”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出新时代“六尺街工作法”,以“谦和礼让、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理念,打造了一条有文化内涵、美丽宽阔的街道,成为越西又一“网红”打卡地。
据了解,板桥村至河沿村的街道是村民每天出村赶集、生产生活及学生上下学的必经道路,但因道路狭窄,会车困难,早晚高峰期经常交通堵塞,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严重影响生产生活。为切实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全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有效保障道路运输畅通,板桥镇党委在越西县委的带领下,借鉴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积极探索板桥“六尺街工作法”,夯实基层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的建设。
凉山州越西县板桥镇板桥村至河沿村的街道建设属于示范村建设项目,是全县2024年重大项目建设之一。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板桥镇党委始终把建强战斗堡垒强化组织保障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完善“两级书记一手抓”的治理体系,聚焦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面实施“书记领办项目”;充分发挥两级书记主体责任作用,亲自安排、具体抓、抓具体,集中合力成立项目专班,探索建立“党建+网格+网格员”的基层治理方式,分门别类整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坚持“一户一研判、一户一方案”的原则,全程跟进,引导农村党员率先垂范,自觉带头拆旧,辐射带动其他群众“能拆快拆、应拆尽拆”,确保拆除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此外,板桥镇党委通过“党建月会”“坝坝会”“火塘夜会”“群众知情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公共场合创作以“六尺巷”为题材的文化墙,开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讲”,听取群众诉求,搜集群众意见,现场分析问题,讲解项目,对比利害,经过10天的宣传动员,沿线居民从一开始的“不给补助坚决不让”向“让地修路共同致富”转变,涉及的96户村民全部同意无偿让出土地拓修路面。
改造中,板桥镇积极探索“清廉+民族”模式,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家风,将清廉村居建设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互融互促,在公路沿线打造家风文化廊、乡风文明墙、廉洁教育路。目前,板桥村至河沿村全段路面拓宽至6米,已完成改造并全线通车,改造后的街道焕然一新,宽敞整洁的道路、色彩亮丽的文化墙成为一条美丽的街道。居民住房风貌也得到全面改善。(文 金丽 邓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