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举措:创新实施“园局合一”模式
蹲点时间:10月29日
自贡市沿滩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扣市委“工业强市”战略,在全市创新实施“园局合一”模式,推动优势力量、资金、政策向园区集中,以深化系统集成改革,蹚出一条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新路径,更好赋能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发展充满活力 记者 罗祥瑞 摄
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园局合一”新模式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热火朝天景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聚集大项目为抓手,在这个拥有多块“国”字招牌的园区里,正澎湃着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探索“园局合一”模式,变“分散办公”为集中“服务”。 记者 罗祥瑞 摄
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秘诀是什么?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林李虹一语道破,那就是必须有创新的体制机制。
“针对园区存在的项目招引、建设、投产前中后三端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我们敢于先、勇求变,以园区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全市率先探索出‘园局合一’的模式。”林李虹如是说,以此来打破固有的机制体制,推动政企沟通、服务企业扁平化、一体化,招商引资、政策落地快捷化、精准化。
“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很是满意 记者 罗祥瑞 摄
何为“园局合一”?林李虹解释,就是将区投资促进局、区科技和经信局等工业经济主要职能部门分批统筹到园区合署办公,形成“园区管委会+投促局”“园区管委会+科技和经信局”的“园局合一”体系框架,全链条负责项目招引、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对专业性较强,但无条件实行合署办公的区级部门,采取在园区设置部门服务窗口、定期入驻的方式为园区提供政务服务,以业务“入园”实现“园局合一”。
在运行的过程中,推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建立“党工委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实行园局共同决策、同步跟进,形成“领导一肩挑、管理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同时,重构职能,建立起园局模块权责清单,“局”模块以行政职能部门为主体,区投资促进局全面承接园区招商引资职能职责;区科技和经信局负责企业的政策扶持,提供办理“小微快贷”“园保贷”、申报省市奖补资金、争创科技创新平台等服务。“园”模块以园区管委会为主体,围绕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便捷化审批服务。
针对“园局合一”后职能增多、权力集中,易诱发腐败风险等情况,还创新构建营商环境“园廉体”监督服务网络,在园区打造1个“廉”心服务大厅、2个服务站、4个示范点,开展“监督亮牌”“双纪联查”“访遍园区”等活动,更好为园区发展保驾护航。
整合资源努力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事实上,“园局合一”就是变“分散办公”为“集中服务”,充分发挥资源集成优势,突破解决发展难题,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首先,就是“人”随“事”走,实现“园区事园区办”。记者在园区企业服务大厅看到,这里设置有税务、生态环保等多部门的服务窗口,通过部门定期派驻,实现项目立项、供地、施工、验收等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集中审批。
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自贡中天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专员周广智对“园局合一”这一模式赞誉有加,“以前办理业务时需要多个地方来回跑,现在只需要在园区就可以一站式办理,省心又省力,很方便。”
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记者 罗祥瑞 摄
最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探索项目专员帮办代办模式,实行“ 项目审批全程代办、项目推进全程跟进、项目后期延时跟踪”,以及时掌握企业项目手续办理情况,帮助企业梳理审批流程,把握关键审批环节 ,协助提前准备申报材料。
以江苏国泰电解液和回收溶剂项目为例,在项目专员的“保姆式”跟踪服务下,该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进场仅用3 天,比改革前同类型项目审批时间缩短120余天,刷新了“沿滩速度”。
与此同时,还建立起“一周一走访”“一月一联席”等服务企业常态机制,由园局主要领导联合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网格小组,每周上门收集企业意见建议;以园局为主体,每月召集相关部门对收集到的问题实行集中协商,今年已为企业解决问题100余个 ,兑现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税收减免等惠企政策资金超亿元。
项目专员上门为企业服务 记者 罗祥瑞 摄
“干部下沉园区一线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四川惠科达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变“坐堂接诊”变为“上门问诊”,“独门挂诊”变为“联合会诊”,“被动急诊”变为“定期巡诊”,坚定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为推动集成效应的最大化,沿滩区还建立了园区企业征信评分机制,由园区管委会会同科技和经信局等部门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安全评估、环境影响等要素进行评分,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可以用征信换取“零抵押”贷款,企业最多可从“企业诚信贷”贷款300万元。
如今,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沿滩区正铆足干劲、以奋进之姿,拼经济搞建设,跑出“加速度”,拼出“新业绩。”(自贡融媒记者 卜一珊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