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项目正式交付;沃兰特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完成首批次试飞;开通城市低空物流暨智慧医疗“低空生命线”;全国首条大型多发无人机跨省物流场景试航;国产大型双发无人运输机在自贡成功首飞……在自贡,低空经济的生动形态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面对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的新赛道,作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域,自贡在研发制造、低空空域、场景创新等环节中加强探索,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一座“天空之城”正加速崛起。
11月1日,2024自贡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开幕,吸引无人机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运营维护等百余家企业,签约15个项目、签约金额超100亿元,将进一步推动自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应用场景 加速布局新业态新模式
近日,自贡市中医医院卧龙湖院区的病人急需用血,向市中心血站发出申请。7分钟后,一辆载有1600毫升血液的无人机,平稳降落在该医院指定位置,较地面运输时间减少一半以上。在自贡,“低空+医疗”场景已成为现实。
不仅是医疗领域,无人机在自贡的应急救援、气象观测等行业领域同样多点“开花”。
聚焦低空经济新场景、新业态,自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划设城市低空物流航线25条,率先实现全省医疗物资低空运输航线首飞,成为国内首个低空医疗物流网络全覆盖的城市。聚焦试点示范平台搭建,自贡与国家、省级气象、应急和公安等部门深度合作,建成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基地、四川航空应急救援(自贡)中心基地、全省警用无人机实训基地等重大功能平台,开展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通信救援等8类业务,“自贡造”无人机多次完成“雅江3·15森林火灾”“12·18甘肃积石山地震”应急救灾等任务。瞄准未来打“飞的”上班,沃兰特已研制VE25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第一批“自贡造”eVTOL于今年5月完成地面试验、试飞活动,第一架“自贡造”飞机预计2025年初正式下线,将在全川低空观光、城市出行等应用场景开展试点运行。
记者 芶思 摄
川渝货运无人机跨省航线也在逐步实现。成立仅8年时间的腾盾科创,目前已研制出包括全球首款双发、三发、四发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双尾蝎系列及其衍生型号。4月29日,全国首条大型多发无人机跨省物流场景试航,双尾蝎D无人机往返于自贡与重庆永川之间,是当前国内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个跨省组合。
未来,自贡将深化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基地、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基地等基地建设;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私人包机等载人空中交通新业态;着力推动飞行营地、航空特色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
利用独特优势 探索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
近日,自贡航空产业园,一架架无人机在跑道上起飞,爬升、转弯后开始低空通场飞行。同一时刻,中国民航学院的学员正驾驶飞机冲上云霄。
“协同管理空域内,提前1小时报备就行,在这里想飞就飞、飞得起来。”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每天都会展开无人机与有人机融合运行,不仅解决了测试试飞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等行业痛点,还提升了空域使用效率。
推进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自贡利用独特优势走在了前列。
在基础建设上,自贡航空产业园拥有“双机场”“双跑道”“双空域”独特优势。建成投用的1200米A1类凤鸣通用机场和2500米B类兰田机场,拥有全省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川协5号”试点空域和大型无人机试飞空域。建成全省首个B类飞行服务站,可保障有人机和无人机安全、灵活、高效飞行,年均作业量居全国通用机场前列。
2021年1月,自贡航空产业园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共建的“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项目研究室”挂牌,携手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智力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推进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融合运行。
去年,自贡航空产业园又集结多方力量,规划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飞行程序。今年1月,“川协⑤号”在空域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飞行通过试点验证。从4月1日起,自贡航空产业园按照新的飞行程序和实施方案组织飞行活动。
“新程序以固定大型无人机进离场航线为核心,以建立无人机管制席位为措施,保障了多种场景下的通航融合运行。自融合运行以来,已累计保障服务飞行安全运行达9万余架次、5万余个小时。”自贡航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业园将依托“支线物流无人机安全运行联合实验室”,持续推进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融合运行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开辟自贡至省内凉山州西昌市、重庆市武隆区、贵州省毕节市等短途客货运输航线。
当前,自贡正聚焦低空开放和飞行管理,联合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建设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示范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打造通感一体与雷视联动核心能力,加速自贡辖区范围适飞空域全面开放。
做强产业基础 健全无人机全产业链图谱
事实上,在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上,自贡早在10年前就表现出超常的前瞻性。
2015年7月,自贡航空产业园正式成立,是全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开区,由此开启了千年盐都逐梦飞天的序幕。
近10年间,自贡航空产业园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成为全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全省首个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和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记者 芶思 摄
围绕无人机及通航主导产业,自贡坚持“链式发展”,构建多龙头、多层次产业生态。目前,自贡航空产业园已聚集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中电科、沃兰特等重点企业高校60多户,初步形成无人机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保障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3年,自贡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00亿元。
一系列着眼未来的谋划正在部署推进,勾勒出自贡低空经济产业的广阔远景。
“一主两翼”巩固优势——重点发展低空制造,以整机制造和关键配套为重中之重,补齐发动机、航电系统等链条短板。加快打造一批大型固定翼无人机、eVTOL等典型应用场景。同步发展服务保障,规划建设一批垂直起降点,尽快开通一批短途运输航线。
面向未来布局新赛道——支持企业开展高端装备研制,构建成体系多场景全寿命产品谱系。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空中交通试点城市,加快推进企业研发和适航取证。适时开通无人机货运物流商业航线,实现商业化运行。
创新赋能提升发展质效——围绕低空空管体系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低空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中试平台。开发无人机行业垂直大模型,以人工智能促进产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自贡航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贡正大力实施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通航制造、物流和安全应急基地。力争到2027年,低空经济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集聚度、示范场景吸引力大幅提升。
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管理体系更加优化,自贡低空经济“腾飞”的活力图景正在一步步呈现,成为自贡未来经济重要增长极,一座“天空之城”正加速崛起。自贡融媒记者 周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