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2024-11-01 14:37:0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李萌

  10月31日,在我和叙永有个约会——丝路青年叙永研学之旅活动中,来自四川大学的俄罗斯、哥伦比亚、保加利亚、塔吉克斯坦、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留学生走进叙永县摩尼镇扎染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启苗族文化和扎染非遗体验之旅。

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留学生体验苗族特色竹竿舞 摄影 张志远

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留学生喝拦门酒 摄影 张志远

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留学生和孩子们合影 摄影 张志远

  当天,摩尼镇民族团结示范街上,热闹非凡。苗族人民用苗族特色拦门酒、竹竿舞、芦笙舞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丝路青年。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用一支活力四射的原创舞蹈《带我到山顶》将欢迎仪式的氛围推向高潮。留学生们被这欢乐的氛围深深感染。

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留学生体验扎染制作 摄影 张志远

  随后,留学生们体验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扎染技艺。在摩尼扎染蜡染传承人的指导下,一幅幅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留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玛丽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摄影 张志远

  来自保加利亚的留学生玛丽拿着做好的扎染作品,激动地说道:“扎染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过捆扎、染色、拆线、清洗、晒干等步骤后就可以得到成品。我很满意自己的作品,也深深爱上了苗族文化。”

丝路青年“扎”进叙永:解锁扎染非遗 邂逅苗族文化魅力

叙永扎染作品展示 摄影 张志远

  据摩尼镇扎染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负责人李昱宏介绍,该基地于2018年12月建成投用,摩尼扎染蜡染手工制作业通过“非遗+产业”的形式,带领周边少数民族和贫困户就业增收,年销售扎染、蜡染和刺绣作品1000余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除了在国内参加大型展览和活动之外,摩尼扎染蜡染还多次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摩洛哥等国家的国际大型文旅活动中大放异彩。此外,基地多次组织举办培训班,经常开展扎染蜡染现场教学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扎染技艺成了人们的脱贫手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叙永扎染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文化扶贫品牌,并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这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魅力。(文 杨雯涵 吴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