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过,当四川大部分水稻已颗粒归仓时,泸州市合江县中稻再生稻种植再度传来捷报。几天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再生稻进行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493.7公斤,刷新全省纪录。2024年,吨粮示范田块“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1269.2公斤,同样刷新2023年四川省“中稻+再生稻”亩产纪录。
据合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推广“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以来,合江县水稻种植一路凯歌行进,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4年以来,面对高温干旱考验,合江县水稻种植如何在重重挑战下实现突围?
选育良种是关键
合江县是四川最早“开秧门”和“开镰”的地方。合江县年平均气温18.5℃,适合在种植一季中稻的基础上再蓄留一季再生稻。连续多年来,合江县农业部门农技专家开展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试验示范和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大力推广适宜合江县种植的“稻香杯”优质水稻品种和省、市水稻主推品种,示范推广再生能力较强的籼粳杂交新品种“甬优4949”等优质稻种,实施省级重大品种推广项目。目前,全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8%。
大桥镇上房村的百亩超高产攻关片种植的就是“甬优4949”。该品种有穗型中偏大、穗粒较小、结实率高、株叶型好、叶片直立、再生芽主要是从基部萌发等特点,中稻收割后,再生稻穗型很大,再生稻表现优秀,非常适合合江县种植。2023年,该示范点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1265.2公斤,刷新泸州地区中稻再生稻单产最高纪录;2024年,平均亩产达1269.2公斤,比2023年增加4公斤。据统计,2024年,合江县实施了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项目,在除大桥镇以外的8个镇各开辟100亩“示范田”,种植水稻“甬优4949”品种,均取得良好收益。
选良种更配以良技
在探索“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过程中,合江县按照示范区主推品种、育秧时间、育秧方式、栽插密度、病虫防治、增施粒芽肥、收割高度“七个统一”技术模式,在全县大范围推广合理密植和旱育秧等高产技术,带动大面积规范化栽培,助推实现四川省单产提升行动目标。
旱育秧具有可早播、早栽、早熟优势,并且省力、省水、省秧田,还具有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合理密植采取1尺*6寸、9寸*6寸等行窝距或宽1.2尺窄行8寸、窝距5寸—6寸的宽窄行,亩栽1万—1.2万窝,每窝栽2苗—3苗,基本可实现亩种植秧苗2万—2.5万苗,为保证高产需要的亩有效穗数奠定坚实基础。为了让农户接受合理密植和旱育秧等水稻种植技术,农技专家时常“泡”在田间地头,多次为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从水稻育秧到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和科学施肥等方面为农户全方位指导。
民以食为天 粮以稻为先
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合江示范区,合江县实施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项目,以提高水稻单产为目标,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科技创新,利用旱育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增施粒芽肥、蓄留再生稻等农业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挖掘水稻产量潜力。与此同时,合江县也正在不断探索水稻节本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开展“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试验,探索新的栽培管理模式,提高机械化水平。(文 马俊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