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宜宾高县蕉村镇康兴村再生稻示范片区,村民抢抓农时,加紧收割再生稻,确保颗粒归仓。
蕉村镇康兴村再生稻示范片区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我家种了4亩再生稻,预计能收1000多斤水稻。”康兴村16组村民何彦云说。在蕉村镇,像何彦云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2024年以来,蕉村镇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以“中稻—再生稻”千亩示范片为引领,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蓄留。
焦村镇再生稻 供图 高县融媒体中心
据蕉村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任均介绍,2024年,蕉村镇再生稻续留面积0.94万亩,其中,可收面积0.85万亩。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助力丰产丰收,蕉村镇打出指导再生稻施肥、蓄水、留桩高度及田间管理等“组合拳”,从而赢得再生稻丰收景象。
“在一季稻收割以前,蕉村镇农技人员重点宣传高位收割技术,即在稻株上的2/3处收割,为再生稻萌发奠定有利基础。在一季稻收割后,我们还组织农户开展再生稻管理技术培训会,宣传动员群众及时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做到稳产提质。”任均说。
一系列举措下,2024年,蕉村镇的再生稻赢得了丰收。“经测产,蕉村镇再生稻亩产350斤左右,预计总产量300万斤。”任均介绍,截至目前,蕉村镇已收割再生稻6500余亩,预计10月中下旬全面完成收割。(文 陈小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