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盘活闲置资产,宜宾市兴文县创新探索模式,“百花齐放”挖掘闲置资产潜力,力促闲置资产由“鸡肋”向“鸡腿”转变,重新焕发生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竹制品加工现场 供图 兴文县委宣传部
在兴文县僰王山镇新河村,四川僰兴竹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破竹机、拉丝机以及碳化设备,有条不紊地加工竹制品。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原本是被撤并的新河小学的闲置校舍,2023年,企业将校舍租下进行简单改造后,便在这里建起了竹筷、竹签等产品生产线。企业投产一年来,不仅有效拉动了当地竹材的消耗利用,同时也吸纳了不少周边群众就业。
“这个地方通过改造,很好地适应了我们的生产需求,而且也比新建厂房更能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目前,公司可以日加工楠竹100余吨,预计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该公司负责人杜光明对选址比较满意,也很高兴能为盘活闲置资产作出贡献。
与僰王山镇聚焦产业的盘活方式不同,兴文县麒麟苗族乡则将目光投向民生领域。在麒麟苗族乡金田村的乡村食堂内,村民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美味饭菜,一边交流家长里短,气氛和谐融洽。而这个乡村食堂也是由撤并村小的闲置校舍改造而来。
麒麟苗族乡通过“村集体经济+企业”的模式,在全乡的所有16个村里均开办起乡村食堂,而食堂的场地也多为闲置资产。“这些资产闲着也是闲着,建成食堂给群众吃‘便餐’提供方便,也可以作为大家宴请的场地,不仅卫生有保障,还规范了农村坝坝宴,促进了乡风文明,也算是一举多得。”麒麟苗族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余波介绍道。
目前,兴文县经全面排查,共梳理乡村闲置资产294处,总面积95.3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闲置校舍、村级阵地等办公用房228处、33.7万平方米,闲置废旧厂房30处、18.3万平方米;闲置工矿废弃用地36处、43.3万平方米。全县各乡镇重点聚焦拓展项目招引,促进群众增收;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镇村发展;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方向“各显其能”,推动盘活闲置资产,目前已成功盘活97处,利用面积31.8万平方米。(文 伍欧 陈远涛 杨弋戈)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