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公安题材微短剧《机动组》在蓉开机 演绎“蓉城”警察故事
2024-09-09 09:09:55来源:红星新闻编辑:邓超责编:李萌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9月8日报道 9月8日,“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首部微短剧《机动组》在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和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于四川传媒学院影视硅谷摄影制作中心举行了开机仪式,正式宣告“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的首个IP在四川落地。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公安影视创作部主任郭现春,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一级巡视员彭佳,“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出品人、总监制胡彧铭、总制片人王颖、刘海英等出席了仪式。

(转载)首部公安题材微短剧《机动组》在蓉开机 演绎“蓉城”警察故事

  首部公安题材微短剧

  讲述“蓉城市”警察故事

  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与鋆晟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创作“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 是公安部首次推出的以新媒体、新形式打造的公安题材影视计划。该计划旨在切实发挥公安传媒旗舰作用,着力推动公安影视宣传工作,以期更好展现公安形象,发好公安声音。在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指导下,该计划将紧密依托公安系统的真实案例,利用短剧、微短剧这一新兴的影视表现形式,巧妙融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立体展现人民公安的光辉形象、普及法律常识、弘扬公安精神、讴歌公安英模。

(转载)首部公安题材微短剧《机动组》在蓉开机 演绎“蓉城”警察故事

  《机动组》作为“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全国首个IP,由成都鋆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在四川”专委会和四川传媒学院联合摄制。以蓉城市刑侦总队机动组团队为故事核心,刻画了警校毕业、心思缜密的队长陆鸣,稳重老成、擅长罪犯心理分析的副队长常纪青,独立干练的痕迹学专家李雅,性格开朗、思路灵活的侦查员齐鲁,聪明豁达的电脑天才侦查员赵振宇,热心豪爽、记忆力超强的新兵陈敏敏,他们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组成了一个超级团队,无论是精心策划的女明星自杀案、机关算尽的入室盗窃案,还是天衣无缝的金屋藏毒案、步步陷阱的毒贩袭警案……即便罪犯诡计多端、指东打西,也终究难逃刑警的锐利洞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新一代刑警秉承老刑警恪守职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新环境中,运用新科技、新思路,矢志不渝地践行着中国刑警的永恒誓言。

  深耕精品力作

  推动四川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微短剧领域异军突起,成为网络视听行业新风口。《机动组》项目的正式开机拉开了“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序幕。该计划已获得各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的青睐与支持,规划在未来五年内产出总体量不少于1000集的公安微短剧。随着计划的深入实施,千集计划还将陆续推出中剧、长剧、院线电影等多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公安风采。

  “《机动组》作为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的首个IP能在四川落地,与四川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拍在四川”专委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公安影视创作部主任郭现春告诉记者,近年来,四川影视产业建圈强链正加速驶入快车道,这里已经成为影视热土,吸引了大批剧组和全国重点影视企业入驻,并且制作推出许多优秀作品。“政策的支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四川本身具有的人文、自然等丰富拍摄资源,让我们这些剧组、企业非常愿意来到四川。”

(转载)首部公安题材微短剧《机动组》在蓉开机 演绎“蓉城”警察故事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发展,提出“振兴四川影视”的决策部署,并出台《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亿元资金,扶持重大文艺项目,奖励精品力作。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导演、编剧、演员等还会有相应奖励。

  除了资金支持外,四川还有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和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级“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实验室”为影视创作提供最先进的智力支持。同时,建立了“拍在四川”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来(在)川摄制剧组、影视人才和影视企业提供包括政策咨询、落户申报、事务协调、拍摄取景、服化道美、人才服务在内的标准化“一站式”服务,支持影视项目落地、开花、结果。而网络视听IP“百部川扬”、“神秘蜀韵”两个品牌,进一步助力优秀作品的宣传推广,让优秀“四川造”影视作品走向世界。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落户四川,将为四川省公安刑侦题材影视剧创作提供示范样本,进一步激发四川影视发展活力,推动公安题材影视创作朝着更加精品化、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助力四川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