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田一望无垠,荷叶迎风招展,远处铁轨上、高速公路上,列车、汽车疾驰而过,民居如诗如画,百姓笑颜常开,城乡无缝融合……自从“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在这里被提出以来,两年的时间,永丰村有了新的变化。
眉山市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摄影 吕凤瑶
全国人大代表、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表示,这里要打造成为四川“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目前,全村已经建成3340亩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率达到96%以上。青年在外安心经商,中老年人就近务工,农户有活可干,土地流转服务费也是农民收入的基本保底。
农业强村,粮食丰收喜人。永丰村,一个名副其实的“粮仓”。全村耕地面积达6560亩,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村落与稻田相映成趣,翠绿铺满大地,阡陌纵横,绿道旁、田野间、村庄里、乡村大地处处是景色。
绿油油的水稻,蓬勃地生长在高标准农田里,在火热的夏季显得生机盎然。过去弯弯曲曲、零零碎碎的“块块田”,已经成为田方埂直、地平渠通的高标准农田。
永丰村一景 摄影 吕凤瑶
李雪平介绍道:“2023年,村里对高标准农田进行了再一次的提升改造,对沟渠进行了修缮,对道路进行了维护,田块进行了再一次的平整。通过农房腾退、林地整理等,2023年,新增耕地240.75亩,并且都建设成了高标准农田。”依托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和四川农业大学等的技术支持,永丰村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产量与质量双提升。2023年,水稻总产量高达4680吨,同比增长17%,最高亩产突破863.4公斤,为粮食安全贡献了“永丰力量”。
永丰村还积极探索“稻—菜”“稻—药(中药材)”等粮经复合模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依托自然优势,永丰村打造了农田步行观光道、车行小环线等旅游设施,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的同时,享受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实现第一产业与三产旅游业的融合式发展。“丰收里”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民宿、田园茶室等休闲场所的建成,更是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截至目前,永丰村已经有6家村民自营的农家乐。2023年,永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2万元。
永丰村现有村民2000多户、5000多人口,正以饱满的热情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走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文 朱力 吕凤瑶 颜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