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一诺千年》:以慈善视角讲述李冰治水故事和精神
2024-08-15 16:02: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李萌

  近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一诺千年》系列慈善专题纪录片正在加紧制作中。8月14日上午,摄制组来到我国古代水利家李冰晚年治水并病逝之处——什邡市“古瀑口”高景关进行取景。当天拍摄的《一诺千年》纪录片,以慈善文化价值理念的发展与变革为主线,通过讲述李冰在什邡“导洛通山”的治水故事和精神,介绍四川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纪录片《蜀善有你·一诺千年》:以慈善视角讲述李冰治水事迹和精神_fororder_a44316685ab74c27c3be5935daa804b9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朱李火堰遗址 供图 什邡市委宣传部

  “我们所站在的高景关,是最原始、最朴拙、最接近李冰治水时代原貌的水利遗迹工程。”在“古瀑口”高景关,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智库专家成员、什邡市史学家郭辉图对摄制组说道。

纪录片《蜀善有你·一诺千年》:以慈善视角讲述李冰治水事迹和精神_fororder_0fcbe51cccab6dd2d786a7db7b876ff3

朱李火堰 供图 什邡市委宣传部

  据介绍,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著名水利专家。四川有幸成为“天府之国”,李冰居功至伟。除了岷江水系的都江堰,李冰在治蜀期间还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特别是在什邡市洛水镇的高景关,通过“导洛通山”解决了沱江水患。其中,“导洛”修建的朱李火堰(又名洛口堰),与都江堰一道发挥作用,造就了“天府之国”的水旱从人,岷江沱江两大水系从桀骜不驯的“祸水”变成造福成都平原的幸福之水,共同灌溉“天下粮仓”成都平原。

  晚年的李冰在沱江治水忙碌,因劳累过度倒在什邡之野,哀葬于章山之上……朱李火堰,成为李冰的生命绝唱。他主持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朱李火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可以说,都江堰与朱李火堰这两座水利工程是一对“双子星”,然而千百年来,都江堰享誉盛名,朱李火堰却默默无闻。“没有人为痕迹的朱李火堰是最原始,也是最接近李冰当时修建的水利工程原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智库专家成员、什邡市史学家郭辉图感叹,“不到都江堰,不知其水利工程之宏大;不到高景关,不足以了解李冰完整一生,更不足以了解李冰‘勤于职守、实干担当、科学严谨、开拓创新’之精神。”(文 易延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