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
2024-05-23 09:26:0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超责编:李萌

  原标题:横跨五大地貌单元,涵盖六个气候梯度,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

(转载)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_fororder_fc40c246807fc472318c731a3d030e68

在若尔盖国家公园栖息的候鸟。红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伶

  “家底”盘点

  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

  ●四川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

  ●雪豹栖息地的雪豹分布密度高出全国其他雪豹栖息地的平均值近十倍

  有高等植物14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

  ●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重新被发现

  ●“植物活化石”珙桐总保有量超过1亿株

  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四川横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五大地貌单元,涵盖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等六个气候梯度,生物多样性丰富。作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有多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什么?

  从归来的黑颈鹤看生态系统修复成效

  “黑颈鹤回来了!”3月13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目睹4只黑颈鹤抵达花湖,高原守鹤人如科难掩心中激动。这几只黑颈鹤是今年首批回到若尔盖湿地的黑颈鹤种群,相比去年飞抵时间提前了数天。

  不仅黑颈鹤。去年11月,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年度黑颈鹤监测及迁徙水鸟调查,共监测到迁徙水鸟15种4819只,保护区内外部共监测到282只黑颈鹤,与往年南迁季数据相比较,保护区内迁徙水鸟数量呈增长趋势。

  若尔盖县的生态保护成果是四川全域生态保护的写照。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四川正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管理方面,四川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相关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体制。例如,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出台《四川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四川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修复取得的成效——目前四川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四川已建成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个,十年间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较上一个监测周期,全省荒漠化面积减少99.31万亩,沙化面积减少277.41万亩,石漠化面积减少330.89万亩……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涵盖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七成以上区域在四川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已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已被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四川省共计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涵盖3个类别8个类型。

  从闹市里的欧亚水獭看动植物种群的壮大

  “终于拍到了!”今年3月,经过两年追踪,来自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在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首次在都江堰拍摄到欧亚水獭的清晰身影,且拍摄地为闹市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区域生态保护成效。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各地反馈,欧亚水獭在四川的种群规模已显著扩大,近五年,在叙永县、平武县、青川县等地先后20余次发现欧亚水獭的踪迹。

  除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动物种群也不断壮大。目前,全省鸟类总数达757种,全国有超一半的鸟类在四川栖息。大熊猫、雪豹、羚牛等在川栖息的重要珍稀动物出现得更为频繁:四川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雪豹栖息地的雪豹分布密度高出全国其他雪豹栖息地的平均值近十倍。此外,四川在野生植物整体保护方面持续发力。近几年,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重新被发现,“植物活化石”珙桐总保有量超过1亿株。

  据统计,四川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超300种;有高等植物14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

  “今年四川还将继续推进珍稀物种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断充实美丽四川本底。”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阅读

  这里的铁树年年开花

(转载)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丰厚_fororder_a966df2a7f441d766fcffbf1e528191a

工作人员在测量攀枝花苏铁相关数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韩嘉伟 文/图

  常言道:“铁树开花,百年难遇”。可攀枝花苏铁岁岁含苞,年年开花。最近,又到了攀枝花苏铁的开花季。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称。5月22日,记者来到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这是我国唯一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小心地抖动雄球花收集花粉,再将花粉均匀地抖撒涂抹在雌球花上。保护区保护中心科研开发科高级工程师余志祥说:“苏铁开花时,我们会对科普区内的攀枝花苏铁进行人工授粉。经过人工授粉后,一棵雌株可结200多颗种子,而没经过人工授粉的,一棵雌株最多只能结十余颗种子。”

  每年9月左右,工作人员会采收经人工授粉后的攀枝花苏铁种子,经过醒种、催芽、育苗等环节,成功繁育出的幼苗会进行野外回归。

  经过多年保护,这里的野生攀枝花苏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余株增加到现在的38.5万余株,同时人工繁育攀枝花苏铁6万余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