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在成都召开。
发布会上,成都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峰介绍,成都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农村地区面积占比91%、农村常住人口占比21%),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发展所需,也是问题倒逼,更是窗口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至关重要。
宋峰表示,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市“三农”工作,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在具体举措上,宋峰从五大重点任务进行了阐述。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也深刻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大局。对此,《实施意见》提出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6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粮食安全,提出全域推进“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建设,确保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8.6万亩以上、产量234万吨以上;围绕耕地保护,提出健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控机制,2024年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4万亩;围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选拔培育“成都农匠”500人以上。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关乎“三农”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对此,《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5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出力争培育新上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以上;围绕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提出新建乡村主题旅游目的地20个以上、A级林盘景区10个以上,发布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0条以上,力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470亿元以上;围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提出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成都将做好乡村规划设计、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做好乡村规划设计,成都提出连片培育先行村、重点村各50个,推动先行村、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级片区规划应编尽编;围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成都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11条,完成农房特色风貌塑造8000栋以上;围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成都提出“亲民化”改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个以上,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公益文化艺术培训8000场以上。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成都将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5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成都提出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办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围绕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成都提出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送码入户、‘码’上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都提出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成都将全面压实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3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全面压实乡村振兴责任,成都提出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围绕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成都提出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增加市级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围绕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成都提出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专家人才“组团式”“蹲点式”巡回服务,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兴乡。(文 戴建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