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县城乡融合发展迈向“诗和远方”
2024-04-30 13:56:21来源:四川新闻网编辑:邓超责编:李萌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交通路网建设……一个个惠民工程的落实落地,吹响了城乡建设的声声号角;化林村历史民居修缮保护、高品质小区开发、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奏响了城乡发展的精彩华章。

图片默认标题

  近年来,泸定县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城乡一体化快速融合高质发展,不仅畅了道路,靓了城市,美了乡村,更乐了百姓。

  白云深处,泸定黄佳农业生猪养殖基地坐落于兴隆镇的半山腰。驱车前行,盘山而上,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整齐排列。规模壮观的猪场建在风景秀丽的深山里,周围闻不到异味;猪舍封闭管理,苍蝇、蚊子都飞不进去;猪粪变有机肥,种养实现一体化;为小猪做“玩具”,自动料线喂养,全年恒温恒湿,饲养水准堪比国际先进……

  这个于2020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的猪场是集数字养殖、土壤改良、粪便资源化循环利用、绿色零碳排放的现代规模化的养猪场,也是泸定县第一家投产的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规模养猪场建成投产后,辐射带动烹坝镇、泸桥镇与得妥镇养殖大户投入增产,2021年至2023年总出栏生猪1.1209万头,今年预计出栏生猪0.8万头。

  “我们必须要换工作服、全身消毒后才能进入圈舍,开展放料打扫、查情配种等工作。目前,我们猪场为村里的脱贫户提供了就业岗位10个。”在养猪场负责管理工作的刘显平是兴隆镇阳山村村民。以前他靠着在外打工和当“赤脚兽医”挣钱,收入不稳定,在得知村里要修建现代化规模养猪场时,他便毅然来到养猪场务工。

  “过去养猪都是采用传统老方法,收入微薄,现在规模养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可极大减少人工、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刘显平表示,因为甘孜州大部分县海拔高、气候冷,生猪养殖量较少,90%依靠泸定及州外市场供给,为泸定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创造了机遇,发展前景可观。

  这些变化,得益于泸定对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大胆探索,让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更加自由地流动。近年来,泸定县立足玉米、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坚持绿色生态、优种良种、高效智能原则,建立泸定县粮猪现代农业园区,推动泸定生猪养殖向技术化、专业化发展,出栏生猪3.7万余头。同时,蓄力打造甘孜州三产融合示范区和山地种养循环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促进园区新老产业联动发展,在核心园区播种玉米1.43万亩,出产玉米用于养殖生猪2.56万头,实现产值6935.49万元,带动园区7749户增收,带动面达73%。在园区建成冷冻保鲜库74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7个,打造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争创“四川西部高山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这是泸定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旧城改造,累计征收房屋440余户、9万余平米;这是泸定8万余名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让城市更新、街道更畅、环境更美、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这是泸定加快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的一次战略抉择,提升城市能级、扩大经济量级,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张力和魅力。

  聚焦泸定,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历程,在历史的更迭变迁中风采与沧桑同在。流光溢彩、活力四射的新城区与容颜渐老、功能滞后的老城区形成鲜明对比。落差该如何打破?发展中的泸定几经思索,旧城改造提上日程。

  “要深刻认识抓旧城改造就是抓形象、抓品位、抓民生、抓福祉,是县委、县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意愿作出的重要决策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2021年5月,全县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动员大会作出部署,泸定旧城改造大幕全面拉开。

  提升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改造老旧小区、开发高品质住宅等项目同步推进。泸定县紧紧抓住“红色美丽”这根主线和“宜居幸福”这个根本,步步扎实,勇毅前行,城市品质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泸定已完成县医院职工宿舍、大转弯、开湘路、沙坝游客集散中心等6个片区房屋征收。改造老旧小区12个,市政管网及路面黑化硬化15余公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7台。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定桥分院(二三期)完成建设,州藏医院等重点项目落户新城,安排资金达10亿元,推动新城综合管廊、大坝滨河路、安置点(大坝、田坝)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滨江欣城、艾威·春之阳光城等6个高品质小区开发,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健身长廊、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城市品质“直线提升”。

  旧貌换新颜,破旧方立新。泸定桥河东、河西民居的整体风貌变美了,勇士路红色文化走廊成了红色文化打卡地,滨河城市广场变成市民休闲好去处,泸定桥景区旅游厕所变得更加舒适干净,彝海路、赤水路变得畅通畅行……

  如今的泸定,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无缝对接”,正以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供稿:甘孜日报 周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