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中赞邂逅
2023-12-05 11:21:1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马明仁

  开栏语

  10年前,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合作、投资交流等方式,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繁荣。10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走出国门,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一带一路”上的中赞邂逅_fororder_鸟瞰芒古-塔博公路-供图-受访者

鸟瞰芒古-塔博公路 供图 中国水电五局

  2015年6月的赞比亚,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最高温可以达到35℃,但到了夜晚,气温可以低至7℃。这时,工人们不得不穿着军大衣、羽绒服工作。

  经过了一个雨季的芒古-塔博公路(以下简称“芒塔公路”),放眼望去,路基被冲得七零八落,积水区长满了水草,被雨水浸泡过的施工路道,像棉花一样松软,很多大型作业设备常常深陷泥潭,给现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芒塔公路是中国水电五局进入赞比亚的第一个项目,被誉为“非洲最美水上公路”,施工初期正值赞比西河洪水泛滥,导致芒塔公路项目所在区域的很多主体路基被洪水淹没,形成一片沼泽地。为了保证作业设备正常运转,项目工作人员决定采取人工进入沼泽地的方式抢救受困设备。“刚下水的时候直打哆嗦,感觉全身的细胞都紧缩起来。”中国水电五局赞比亚区域副经理岳志为说,看着水面上飘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雾气,水位也渐渐漫到胸口,大家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钢丝绳固定在受困的挖掘机上。伴随着发动机的一声闷响,挖掘机终于被成功解救出来。

“一带一路”上的中赞邂逅_fororder_芒古-塔博公路-供图-受访者

芒古-塔博公路 供图 中国水电五局

  2016年4月,芒塔公路一次性验收合格,并正式向赞方交付使用,受到当地居民高度评价:“感谢你们,这条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让我们能够以较好的价格及时出售新鲜的鱼,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不会拥有这么好的生活。”芒塔路段的贯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解决了每逢雨季洪水泛滥、道路阻断的问题,让原本闭塞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芒塔公路到下凯富峡 用实力证明“中国制造”

  2023年3月,在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以南约90公里的卡富埃河上,被誉为中赞合作的“一号工程”下凯富峡水电站举行五号机组并网发电仪式,标志着下凯富峡水电站所有发电机组全部投产运行。

  回忆起从隧洞开挖到正式施工,岳志为回忆:“当时从国外请来的工程师都认为我们做不了,不管是从设计方面,还是从施工难度来说,难度都太大。”由于下凯富峡所处洞室开挖难度大,对隧洞的体型控制要求十分严格,此外,其引水隧洞的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存在着潜在风险……一系列难题让项目建设者们压力倍增。

“一带一路”上的中赞邂逅_fororder_施工人员正在技术交底-供图-受访者

施工人员在技术交底 供图 中国水电五局

  看着项目一开始就进入瓶颈期,考虑到施工效率,项目领导与各作业队负责人多次讨论,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在经过294个日夜艰苦奋斗后,下凯富峡水电站引水隧洞实现“零误差”贯通,用实力证明“中国水利水电技术领先世界”。

“一带一路”上的中赞邂逅_fororder_下凯富峡水电站引水隧洞针梁台车衬砌圆满完成合影留念-供图-受访者

下凯富峡水电站引水隧洞针梁台车衬砌圆满完成 供图 中国水电五局

“一带一路”上的中赞邂逅_fororder_下凯富峡水电站外景-供图-受访者

下凯富峡水电站外景 供图 中国水电五局

  随着下凯富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源源不断的电流被送往千家万户,为当地群众带来光明和希望,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紧张的难题。充足的电力供应,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当地的矿业和高耗能产业,在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也提高了产业效益,如同凤凰涅槃,焕发出新的生机。

  面对国际市场 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走出去’只是开始,融入到当地生活,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职责,为当地的老百姓谋福利,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岳志为说。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商业策略,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为了真正融入赞比亚市场,破解“走出去”容易,“走进去、走下去”的难题,中国水电五局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属地化管理措施,得到赞比亚当地雇员的广泛称赞。

  中国水电五局通过在当地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经程序择优录取,建立属地员工培训长效机制,通过组织培训、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高作业人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方式,激发雇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还定期组织开展联谊、评比、座谈活动,切实解决雇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还会让一些优秀员工到中国深造,让他们学习中国技术、中国文化。”中国水电五局副总工、东南非区域部主任赵会明说,随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越来越多的员工走向管理岗位,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文 杨雯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