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祠堂街,茂盛的梧桐树映衬着一座座极具历史感的老建筑
行走在祠堂街,秋日阳光穿过茂盛的梧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文艺气质满格;或走进美术馆,来一次艺术体验,或踱步到对面的人民公园,喝上一碗盖碗茶……本报推荐征集令发出后,得到了网友和市民的纷纷推荐,记者昨日梳理发现,祠堂街的呼声非常高。
祠堂街艺术社区位于成都中心少城片区,与成都市人民公园隔街相望,紧邻宽窄巷子和天府广场,在地理位置上是妥妥的城市“C位”。
从蜀都大道往东,在人民公园的三角区域,6栋焕新之后的历史建筑亮出新颜,金秋茶社、新华日报社旧址、四川美术社砖楼、祠堂街12号民居、原聚兴诚银行从左到右依次排开,再往里走就是成都乐器厂宿舍。灰色的砖墙,暗红色的栏杆、窗框、大门、楼板、立柱……如今,这些饱经风霜的历史建筑,经过“焗瓷金缮”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焕新归来的这条百年老街,成为一个兼具古色古香及时尚先锋两个截然不同风格的艺术社区。在这里,可以看到极具历史感的老房子、老院落;而透过一扇扇老房子的窗户,是梧桐树带来的满眼绿意。在这里,从咖啡馆,到精酿啤酒餐厅,从时尚的户外服饰,到精致的小众香薰……一个个年轻时尚的业态,为街区增加了活力。而美术馆以及各种展览,则让这里充满了满满的文艺气息。
“作为成都市中心最后一个保留百年街巷格局和历史遗存的街区,在面积并不大的祠堂街,新与旧,快与慢,雅与俗,和谐共生,精彩对话。这里仿佛是一个‘城市切片’,浓缩和展示成都的城市魅力。”推荐者、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郑勇如是说。
他表示,在祠堂街,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川西院落民居,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颇有民国风格的建筑,室内带有壁炉的小洋楼,也有上世纪80年代的高层建筑,还有以现代手法打造的公共空间。
这里还有多元场景的共存——一路之隔的人民公园内,老成都或在鹤鸣茶社坐着竹椅,喝着盖碗茶;或在公园内打太极、划船……焕新后的祠堂街里,时尚的年轻人或喝着咖啡,或徜徉在美术馆,或流连在艺术衍生品商店、新生活方式茶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青羊区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