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微改造”传递“微幸福” 船山新增6个“口袋公园”
2023-08-16 15:02:49来源:中国网编辑:张陈芳责编:马明仁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大多是建在城区道路交叉口或住宅区附近较小地块上,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市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绿色休憩空间。

  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口袋公园”装点城市、美化社区的作用,利用边角地、闲置地,以见缝插绿方式进行布局建设,全力为群众打造身边的“口袋公园”,逐步满足群众“推门见绿 下楼入园”的休憩游园需求。目前全区已建成5个“口袋公园”,2023年将新建6个“口袋公园”。

  科学定位 合理布局

  在选址上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

  每日傍晚,位于遂宁市船山区九莲洲湿地公园的船山智慧体育公园,市民在活动区内散步、健身、娱乐,享受休闲运动时光。在一旁的老年活动区,前来运动的市民络绎不绝,广场舞、乒乓球、国民体质测试等多元化运动场面,成为一道元气满满的风景线。

  “这个公园离我家几分钟路程,智能健身区域环境好、设备新,平时一家老小饭后就喜欢到这里健身、散步。”提起今年落成的船山智慧体育公园,家住凯丽滨江的市民王先生赞不绝口。

  在“口袋公园”建设之初,船山区充分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优先向绿化水平低、人口密度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老城区布局,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根据《遂宁市中心城区“口袋公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船山区充分利用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居住小区周边空间,2023年拟规划建设6个“口袋公园”。

  船山区幸福街三巷和金域尚城小区南侧,“口袋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幸福街将保留原有老城市元素,以“旧”造“旧”,同时建筑空间考虑部分留“白”,见缝插绿,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交空间;金域尚城南侧将因地制宜,以周边居民需求为实际出发点,打造功能与形象兼顾的智慧停车场。

  “口袋公园建设前,我们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合理选址布局,根据周边居民需求针对性设计公园功能,满足其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船山区住建局副局长易林介绍说,在选址和建设上,船山区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通过既有公园绿地、腾退地块、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更多游憩场所,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因地融合 多元主题

  在功能上注重完善城市绿地服务

  “口袋公园”虽小,所承载的幸福却不少。船山区犀牛老街“口袋公园”,在株株大树的掩映下,外形别致的特色拱门、记录历史过往的时光步道、融入犀牛元素和茶元素的雕塑座椅,将人带入到一个流连忘返的时尚休闲街区之中。

  同样,正在规划建设的船山区北辰街“口袋公园”,将尊重历史和周边建筑形态,通过以旧造旧的设计手法,还原船山区的老街文化和市井烟火气。

  在这些地方,当地居民既能体会到一街之隔的繁华,也能感受到这方绿色的静谧。

  “口袋公园作为城镇绿地的一部分,其归根结底,要融入周边街区和社区,在设计上要避免‘千园一面’。”易林说,船山对于有历史文化遗存、文化积淀的特定场所和记忆空间,有机融入文化元素,建设兼具当代美学特质和时代人文精神的园林精品。

  “口袋公园”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功能,展现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精神。建设之初,船山区将“口袋公园”建设工作从单一的“增绿补绿”向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转换,融入运动休闲、便民服务和历史文化“三要素”,精心打造城市记忆、教育科普、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多元化主题的“口袋公园”,打造满足全龄段活动需求的、更具温度的城市空间。

  注重运维 精细管理

  在维护管理上做到共治共享

  “口袋公园”虽小,但管理难度并不小。这就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品质。

  在“口袋公园”运维中,船山区引导和发动公众、社会力量参与“口袋公园”设计、建设和运行,推进“口袋公园”管护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探索口袋公园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做到责任到人,避免重建轻管现象。

  目前,船山区积极探索“智慧园林”等技术应用,在“口袋公园”建设中植入交互性强的户外智能健身设施,增强群众体验感、满足感。

  去年,船山区采用智慧化、智能化理念,在九莲洲湿地公园建成以体育健身为主题的特色“口袋公园”,引入智慧健身步道、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国民体质检测器材,逐步提升“口袋公园”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广大市民带来个性化、科学化、智能化的运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船山区将文艺、夜市、美食等业态融入有条件的公园中,在丰富“口袋公园”的内涵同时获得部分收益,实现“口袋公园”综合效益彰显。

  如今,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日渐成为船山区“口袋公园”的共性。方寸之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 魏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