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宣汉县坚决贯彻“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创新“责任+制度”“监管+科技”“基地+产品”模式,用现代化手段治理食品安全,捍卫食品“舌尖安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责任+制度”
构建“新格局”
2023年3月,宣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南充市嘉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跨区域执法协作座谈会暨签约仪,按下宣汉、嘉陵两地跨区域联合协作“启动键”,全力保障两地食品卫生安全。
“我们本着‘优势互补、执法互助、资源共享’原则,加强宣汉、嘉陵两地合作,有效加强全链条联合办案、关联案件协查、联合监测预警等食品安全管理。”宣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方式,便于对违法行为追根溯源、深挖彻查,释放协作监管执法效能,构建“共享、共治、共赢”的一体化执法新格局。
近年来,宣汉县创新“责任+制度”新模式,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新机制,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组织领导联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新格局。
该县制定《地方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宣汉县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责任制度》,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8家A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市级包保干部5人、52家B级县级包保干部38人、175家C级乡级包保干部180人、1895家D级村级包保干部386人,配备学校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235名,配备食品安全监管员90名、村(社区)协管员406名,全面筑牢监管检测基础。
“监管+科技”
筑牢“新防线”
“我们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管理模式,将食堂后厨配菜间、面点间、大灶间、荤菜间、肉类加工间、蒸饭间等重点区域进行全过程监管,全力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走进宣汉县职业中专学校食堂,只见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对食堂后厨进行“云监工”。
“下一步,我们将把‘明厨亮灶’视频信息接入行政部门网页及第三方平台,通过‘实时直播’的形式,接受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监督,使‘后厨’成为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谈及打算,宣汉县职业中专学校膳食中心负责人代生元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宣汉县创新“监管+科技”模式,用现代化手段监管食品安全,加强源头管理、突出流通环节、狠抓食用末端,筑牢食安治理新防线。
该县开展春茶安全生产、白酒品质提升、肉制品、瓶(桶)装水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入驻国家追溯平台271家,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提升行动,检查经营环节冷(冻)库426个,发放《冷链食品经营告知书》《冷链食品经营责任书》400余份,确保因进口冷链食品导致的疫情传播事件“零发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实现“法定节假日”、“两会”、开学期间、中高考等重大活动期间无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
“基地+产品”
打造“新高地”
“我们发展蔬菜1000余亩,采用温室高架大棚、无土栽培、DPO水机处理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种植出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的高品质蔬菜,让绿色健康蔬菜走进千家万户。” 宣汉县群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罗海川说,该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生态环保的无土化栽培技术,建设了一批高架蔬菜大棚、智能化育苗车间等,常年生产绿色果蔬20余个品种。
目前,该县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基地,发展千亩蔬菜基地4个,从事蔬菜种植的家庭农场50余家,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无公害”标识认证39个,“绿色”标示认证14个。
近年来,该县创新“基地+产品”模式,壮大示范基地,打造示范产品,培育示范主体,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该县建成“牛果药茶菌”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打造市级及以上适度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8个,宣汉县胡家镇稻鱼种养成功创建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57个,新申报绿色食品9个,新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川驰”牌牛肉制品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名牌产品;常态开展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打造市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家、放心食品超市7家、特殊食品销售示范店3家,建设规范化农贸市场AA级1家,A级1家,创建母婴用品店示范店2家。
下一步,宣汉县将持续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压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文 张平 漆楚良)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