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乃至全国历史上众多的诸葛亮纪念祠庙中,刘备陵庙旁的武侯祠,即现今的成都武侯祠最负盛名。从唐代开始,来昭烈庙、武侯祠拜谒、游览的官绅文人络绎不绝,他们题记作诗,留下墨宝,使碑刻成为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现存碑碣近50通,分别镌刻于唐、明、清及近现代,其中,以唐代石碑——《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一级文物”。这通唐碑被誉为“三绝碑”,诸葛亮廉洁贤明的点滴也能透过岁月的痕迹,从中得以窥见。
走进成都武侯祠,在大门与二门东侧的碑亭中,便能看到《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碑。这通唐碑现存碑体通高达到了3.67米,是西南地区迄今保存完好、碑体最大的少数几通唐代碑刻之一,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武元衡率领28位僚属前来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并以此激励当代人和后世。
裴度是唐代中后期的一位中兴名相,曾历时四朝(宪、穆、敬、文)皇帝,数次被起用为宰相。他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在碑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倾敬仰慕之情,称颂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文章开篇就写道:“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意思是:我裴度曾遍阅前代史书,仔细寻求先贤哲人;这些人物有的具备臣子对待君主的忠贞节操,却没有扫平混乱局面,开创王业的才能;有的深得立身处事的道理,但缺乏治理民众、管理官吏的方法。如果说有谁能兼备这四种美德,并能运用它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就唯有蜀汉丞相诸葛亮了!
文章写好以后,由柳公绰书丹上石。柳公绰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柳氏两兄弟书法造诣旗鼓相当,明代荣华曾在唐碑题跋评价他们的书法说:“兄弟二人皆守正不回,所以笔法各臻其妙也!”通观碑文,柳公绰的楷书端肃浑厚,古朴自然,笔力雄健,遒劲端严,其结体、用笔和趣韵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不愧是唐代楷书中的典范。除了书法上的成就,柳公绰仕途成就也可圈可点。他一生两任京兆尹(官名,相当于今天首都的军政一把手),三任御史大夫(相当于监察部门的最高长官),三任尚书,所到任上皆有佳绩。他庄重严肃,不苟言笑,属下见之莫不敬畏,就连当时的皇帝都对他礼敬三分。
唐碑为我们今天了解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建树和高尚的人格德行,以及古人对他的瞻仰和品评,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在唐碑右下角有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四川巡按荣华的题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于不朽也。”故因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而名重后世,故唐碑被称为“三绝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