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2023-05-19 08:55: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精美的万佛寺石刻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成博

  5月18日,国际博馆日当天,升级改造后的四川博物院基本陈列展“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也焕新亮相。展览跨越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共700多年的历史,展出文物280件(套)。其中,万佛寺石刻造、冉仁才唐墓青釉瓷器、永陵出土文物、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和妻子后唐福庆长公主合葬墓出土文物以及蜀石经等文物的集结亮相,成为展览重要看点。

  近年来,四川博物院一直对基本陈列展进行升级改造,已先后按四川通史的脉络改造推出了远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三国时期的展览。此次“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是升级改造后的第四部分。据悉,两晋南北朝时期,四川人口频繁迁徙,南来北往的民族交融碰撞出风情多姿的文化;隋唐一统天下之后,四川环境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繁荣的成都有了“扬一益二”之美誉;时至五代十国,前蜀、后蜀的统治者孜孜求治,促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成就了四川独特的文化面貌。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焕新亮相的展厅

  万佛寺石刻风采再现

  升级改造后的“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展中,备受国内学术界关注的万佛寺石刻造像再次成为展览重点。

  相比以前孤立的文物展出,此次整体亮相的石刻造像分别融入南北朝和隋唐版块,伴随着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历史背景的解读,成为历史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万佛寺位于成都市西门外通锦桥,曾经是成都的著名古刹,从南朝至明代的千余年间,香火连绵不断。根据文献和出土造像题记,万佛寺在南朝时名安浦寺,唐代为净众寺,宋代称净因寺,明代又名万佛寺,明末毁于兵乱,再未重建。

  本次展览中,四川博物院藏的阿育王像全体亮相。阿育王像的实物,中国迄今只有成都有出土,共10件,其中万佛寺7件。本次展览中将川博院藏的7件阿育王像全部展出,包括5件立像和2件头像。所谓阿育王像,并非是阿育王本人的肖像,而据传是阿育王所造的释迦牟尼佛像的略称,在中国东晋南北朝隋代的帝王、僧侣阶层和信众中有特别的信仰和崇奉。成都萧梁、北周时期出现的诸多阿育王像,是成都南北朝造像的一大特色。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福庆长公主墓志

  永陵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登场

  永陵王建墓出土的玉大带、谥宝等文物,早已是四川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浮雕刻于永陵棺床上的二十四伎也名扬海内外,此次炫新亮相的“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展厅中,永陵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集结亮相,奉上了一场前蜀开国皇帝帝陵文物的视觉盛宴。

  记者看到,此次展出的永陵文物,包括了墓门上的鎏金铺首、鎏金铜饰片、鎏金铜门钉,中室棺床上的玉大带、银钵、镀银铜猪、银盒、银下颌托、银手杖、银刀鞘、银搔手、水晶珠、玉饰片、琥珀饰片、镜奁贴花,后室的谥宝及盛装谥宝的宝盝、哀册、盛装谥册的谥册匣、玉环等等。其中永陵出土的玉大带是一件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国宝级文物。此带由七方銙、一方䤩尾、两节革带和一对银扣组成,䤩尾背面所刻铭文记载了玉大带火中幸存的故事。玉大带出土于棺床之上,可确认为王建遗体身佩之物。而王建的谥宝等文物,也最终帮助这座地上陵墓确认了身份。曾经,成都西郊这座地上陵墓曾被严重盗扰,至近现代被附会成司马相如的“抚琴台”。1941年刚开始发掘时,考古工作者们并不知道这座陵墓的主人是谁,直到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哀册,哀册中出现的“永陵”、“嗣皇帝臣衍”字样,才让考古工作者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座陵墓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永陵”。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冉仁才墓青釉瓷俑

  蜀石经 和陵文物等精彩纷呈

  在央视的《国家宝藏》中,四川博物院藏的蜀石经曾重装亮相,讲述了蜀学的绵延不绝。本次展览,四川博物院收藏的6块蜀石经也全部集结呈现。孟蜀石经,又名广政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元年(938年),由当时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以开成石经为蓝本,并增刻注文,历时八年,刻成十经,碑石上千块,立于成都府学文翁石室(今石室中学),余下三经在宋代补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附有注文的石经,首次将儒家“十三经”全部汇集一堂。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蜀石经

  蜀石经残石迄今为止确认者非常稀少,现仅存7块,其中1块《仪礼·特牲馈食礼》原藏重庆市博物馆,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余6块均藏于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院藏的6块中,5块时代为后蜀,1块为南宋。业内人士评价,从稀有性和影响来说,四川博物院所藏的这6块蜀石经残石不但是一级文物,还可称得上是一级中的一级。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王建谥宝

  本次升级改造后的展览还上新了和陵文物以及冉仁才唐墓青釉瓷器。和陵是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和妻子后唐福庆长公主的合葬墓,位于成都北郊磨盘山。展出的福庆长公主墓志铭上记载到,福庆长公主是李克用的长女,这件文物为孟知祥夫人的出身之谜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佐证。冉仁才是唐初将领,其墓葬1978年在今重庆万州区被发现,后出土上百件文物,其中包括80多件青瓷器。此次展出的包括了镇墓兽、仪仗俑、骑马俑、驼马俑、牵马牵驼俑、官员俑、侍从俑、僮仆俑、伎乐俑、人首鸡身俑、十二生肖俑等。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玉大带

(转载)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升级改造后正式亮相

阿育王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