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源川在工作中。
庞源川扮演的李白。
身着得体熨帖的西装,随时将麦克风紧握在手中,一边熟练穿梭于展厅的展陈中,一边引导着观众将目光集中在文物之上……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庞源川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名文博领域的从业者,他每日与神秘而辉煌的古蜀文化并肩而行,漫步在数千年前璀璨的古蜀国遗迹,沉浸在漫长又悠远的绮丽历史中。
画风一转,他穿越时空,成为自己的“偶像”——李白。只见他头戴纱帽,手捋长须,吟诵千古名篇《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李白的诗词中,他仍能找寻到关于古蜀国的点滴故事。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的“我为书狂”——4·23一起穿阅吧特别策划中,庞源川就穿越历史的尘埃,成为了李白。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采访时,他说起自己与李白“结缘”的伊始,更谈到了他从阅读中所收获的力量。
与李白结缘
“富有激情和热情的人生态度”
与大多数人一样,年少时期的庞源川对于李白的认知,几乎全部来源于教材和课堂,来源于《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诗篇中的动人诗句。但真正走入李白的生平,体会其跌宕起伏人生中的心路历程,还得从他的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开始。
“我记得201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了名为‘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选择了《蜀道难》作为参赛作品,当时就由我扮演李白,所以那个时候和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
庞源川说,身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讲解员,他的工作就是在馆内和观众分享古蜀文明,介绍古蜀国的历史知识。而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到的“蚕丛及鱼凫”,描绘的正是古蜀国的两位先祖。“其实还是和李白挺有缘分的。”
虽然从孩童时就能背诵李白的诗篇,但对于庞源川而言,他对这位“诗仙”的印象只存在于书本上。因为工作的机遇,他开始走进李白的人生故事中,理解他绚烂又波折的一生。
“真正要去塑造这个人物角色的话,需要了解他的生平过往和内心所想,以及精神世界。”庞源川说起他心中的李白,除去众所周知的“有才”,他更认为李白富有激情和热情。“这种热情不仅是对于生活,包括对于他的写作也是。这个人的一生,他把这种热情注入了骨髓。所以他写的诗,我们读起来酣畅淋漓,这也是他性格的再现。”
而后,庞源川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品的国学经典剧目《蜀道难》中,再次扮演了李白。庞源川回忆,他至今仍记得在昆明演出的舞台上,似乎有那么一刻,他与李白心灵交汇。“那次的经历让我非常难忘,当天的演出效果也非常好。在舞台上,当背景灯光一打,我站在高处,风吹过来,衣袂飘飘的时候,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仿佛觉得我化身为李白一般。”
采访中,庞源川特别提起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此诗妇孺皆知,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此时,李白已经历了大半个人生,尝过世事沧桑和磨难。“我觉得这时的李白,虽然已经接近晚年,但他到了人生境界当中最为开阔的时代。李白的一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乐观积极。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以豁达开阔的心态来面对,所以他的人生很精彩,也是得益于他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探讨阅读的意义
“让我们更好地过这一生”
在采访的间隙,庞源川手中紧握一本《李白诗歌鉴赏辞典》,不时翻看阅读。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时,他也想向更多的读者推荐这本书,这是他了解李白的途径之一。当然,庞源川直言,自己也是工作之后逐渐发现阅读的重要性。
“其实我小时候不是特别喜欢阅读,长大后来到博物馆工作,这个工作性质就需要广泛地去阅读,去了解很多的知识。因为我们要跟游客去讲解一些历史文化,首先就要求我们的知识要丰富。”
在刚工作的前些年,庞源川虽频繁阅读,但他只认为那是工作的需要。但随着年岁渐长,他慢慢意识到内心的很多疑问,需要通过阅读来解答。庞源川说,自己的很多疑问,是关于人生的不解,是关于生命的一个思考。
“当我的知识储备有限、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需要去向先贤们请教,通过他们智慧的结晶,解开我心中的一些结。当我去了解先贤的所想时,我的整个思想格局就更加开阔。比如我看待一件事物,包括看待生命的眼光,就没有以前那么局促了。所以,阅读对于过好我的生活、干好我的工作,帮助是非常大的。”
当然,庞源川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不仅是做讲解员需要读书,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能从阅读中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就像我说的一样,增加文化知识不仅是对于我们工作有帮助,其实,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过这一生。”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吴德玉 实习生王邵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