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什邡:耳农奋斗路上的忙碌春天
2023-02-23 17:32: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冬春养菌,春夏育耳。眼下,春意渐浓,正是黄背木耳翻包育耳的关键期。在德阳什邡市湔氐镇,家家户户开启“春忙”模式,为今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德阳什邡:耳农奋斗路上的忙碌春天_fororder_5cc2c2c14057057e49af1a3f328dcdb7

耳农检查菌包情况 供图 什邡市融媒体中心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好的菌包翻出来放到另外一边催芽育耳,把坏的翻出来扔掉,以免菌包互相感染,影响后续木耳的生长。”在当地一户食用菌家庭农场里,场主张杨一家在忙着去袋、翻包,他说,“这是木耳上架前的最后一次翻包,得赶在气温回升前完成。”

  据张杨介绍,翻包处理可以让木耳生长更快,增加木耳采摘批次。除此之外,通过翻包处理,还可以将木耳的上市时间提前,这样一来,错峰出售也能卖个好价钱。

  同时,有想法的张杨注意到在种植菌包生产的11月,周边的种植户都需要购买生产菌包的重要原料——锯木料。如果集中采购原料、统一生产标准可以降低成本,方便同行。说干就干,趁着淡季价格合适,张杨购买了400吨锯木料,制作木耳菌包120多万袋。让人可喜的是,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按照统一化的菌包标准生产,菌包的感染率也大大降低了。

  张杨生产的菌包不仅满足了自家需要,还惠及了周边近20户耳农。“购买的菌包质量好,价格和自制差不多,关键是省时省力。”木耳种植户李大爷说。

  在尝到出售种植菌包的“甜头”后,张杨的干劲更足了,今年下半年,他计划再次扩大规模,准备生产菌包150万袋,大概能服务35户周边种植户。

  作为“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近年来,什邡市湔氐镇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协会+公司+产业”的合作模式,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社+订单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黄背木耳特色农产品种、产、销全产业链全程化服务。2023年,湔氐镇食用菌种植规模将达到1.5亿袋,预计实现产值7.5亿元。(文 李杰 刘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