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70年 · 印记(3) | 办一张“识字两千的人能读懂”的报纸
2023-02-14 11:22:15来源:阿坝新闻网编辑:邓超责编:何剑岭

(转载)阿坝70年 · 印记(3) | 办一张“识字两千的人能读懂”的报纸

(转载)阿坝70年 · 印记(3) | 办一张“识字两千的人能读懂”的报纸

  曾经以来,1953年1月1日面世的《岷江报》创刊号一直是人们争相传阅和珍藏的报纸,原因不仅因为“创刊”,更重要的是当期刊载的重大新闻。

  “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当期报纸头条发布的就是这一历史性事件。

(转载)阿坝70年 · 印记(3) | 办一张“识字两千的人能读懂”的报纸

  事实上,关于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成立时间更精确的记载同时也在这条新闻中:“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2年)12月29日胜利闭幕”。

  为什么创刊号刚好记录到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正所谓应运而生,《岷江报》正是因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工作需要而创办的。

  “四川省藏族地区(原茂县专区)业已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今后民族工作即将进一步展开,为了适应整个工作需要,我区决定创办报纸一种,定名岷江报”,同一版面刊登的区政府《通知》说明了办报的初心和使命,“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协助各地邮局做好发行工作……”

  这里有必要简略交代我州成立及发展时间轴:1950年2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接管原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1953年1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在茂县成立;1955年12月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刷经寺,1958年迁马尔康);1987年7月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转载)阿坝70年 · 印记(3) | 办一张“识字两千的人能读懂”的报纸

  与自治州同行,《岷江报》也历经几次更名:

  1953年1月1日,《岷江报》正式创刊,同年6月10日,《岷江报》藏文版也正式出刊;1955年5月1日,《岷江报》改为《岷江日报》;1961年3月18日,《岷江日报》改回《岷江报》;1968年10月19日,《岷江报》更名为《岷山报》;1981年1月1日,《岷山报》更名为《阿坝报》;1999年7月1日,《阿坝报》更名为《阿坝日报》。

  但无论如何更名,这份报纸的初心始终如一,那就是以全州广大干部群众为读者对象提供服务,为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我们这个报纸,要尽力做到通俗浅显,使认识两千字以内的人就能读懂,不识字的人也能一听就明白”,基于解放初期本地识字人稀缺的现实,本期头版刊登的创刊词充分表达了岷江报编报人面向大众办报的初心,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来为读者阅读创造条件。新生的自治区一切百废待兴,交通不便,邮递还在布网中,报纸到达读者手中一定不容易,因此创刊词言辞恳切地希望“各地多多组织读报组,这样,有一个识字的人,就可以读给十个人听,群众经常读报,就能提高觉悟,改进工作。”

(转载)阿坝70年 · 印记(3) | 办一张“识字两千的人能读懂”的报纸

  从一张小报到运营3张独立刊号报纸、2个新闻网站以及众多新媒体平台,阿坝日报报业发展到今天,牢牢保持着办报的初心和使命。泛黄的是纸张,不变的是初心。阅读旧报,回望来路,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因为始终如一地遵循着办报目的和办报人的初心,才使它一直得到读者的厚爱,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